第六十一章双法难寻,不负国朝不负卿(一)-第3/4页

加入书签
        叶沛又说:“官家,范相公可是辅佐您亲政的首功之臣呀?”

        “说了你不要多说多问,回栖凤阁去!”赵祯脸色已经变了。

        叶沛却不走,坚持说道:“陛下,请您收回成命,您适才亲政,还需要范相公这样的人才辅佐帮助,不能因为其他人的一两句挑拨之言就贬黜功臣良相呀!”

        赵祯怒道:“朕还没有立你为后,你就要干政不成?”

        叶沛跪下叩首言道:“就算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责罚我,我也要劝陛下施仁政、明明德!”

        “来人,乐安郡主恃宠生娇、无事宫规,责令禁足栖凤阁,没有朕的命令,不许放她出来。”

        “六哥哥!难道你才亲政,就听不进别人之言,要做一个昏聩之君了吗?”

        赵祯气得怒不可知,大声吼道:“陈忠意!”

        陈忠意赶快劝叶沛道:“郡主,您别说了,官家自然有他不得已的苦衷。等官家气消了您再来劝吧,此时只是火上浇油,于事无补呀!”

        “不用你拉,我自己能走!”叶沛甩开陈忠意的手,大步回了栖凤阁。

        看着叶沛离开的背影,赵祯不怒反伤,“沛儿,难道你真的会像他们说得那样,将来也会有野心,也会背叛朕吗?如果你的权利足够大,再遇到今日这事,你会不会直接顶撞朕、违逆朕呢?我是不是真的该娶一个无能无为的皇后?”

        可是这件事还远没有结束,越来越多的士大夫上疏上谏,都指责叶沛,言明范仲淹忠心不二,官家不该贬黜忠臣。

        贬黜范仲淹之事如同面团般发酵,越来越膨大,每日奏折如雪片一般,弄得赵祯头疼不已,甚至连常规的政事也耽搁下来。

        为何皇帝连贬黜一个朝臣都不能自己做主?

        原来,宋朝立国,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后世子孙不肖,也为了防止宰相或太后专权,设立谏院,建立台谏制度,他们可以弹劾官员以约束他们的行为。又定立官员不以言治罪的基本国策,因此谏官都非常直言敢谏。

        朝臣的力量是强大的,正因为这股力量,当年章献太后不能行武后之事,官家赵祯没有失去皇位。如今也因为这股力量,他不能为所欲为贬黜朝臣。

        君臣对立,日常的政事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多社会矛盾便暴露出来。

        赵祯本就刚才亲政,很多事情还不熟悉,加上辅政的范仲淹离去,朝廷上的事情也变得一团糟。百官抱怨,民怨沸腾,官家赵祯变得焦头烂额。

        六月,天下大旱,蝗灾蔓延,河中一带灾情尤其严重。此时范仲淹已经到了河中府上任,为了安定民心,他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开仓放粮。

        可是官家赵祯为了立后一事愁肠百结,也加上没有经验,想不到其严重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未予以理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