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第176章

加入书签


时下京中最被热议的事儿,自然与叶知秋、淑妃等人为清河县募捐有关了。王夫人与几位同辈的妇人们围在一起赏花,见淑妃人等年轻一辈还未到齐,便贻笑着问大家家中的女儿和儿媳都去没有捐款?其实当初赵姝环号召来捐钱的大多都是势力权力在自己母家之下的门户。像几位老王妃老诰命,她请不动,也搬不动,便自觉不去打扰。而王家与赵家这两年不大对付,且品阶财势又力压赵家一头,自然不必对她承颜候色。更何况,王家的小姐们看淑妃又不受宠,更不伺候了。

        陪着自家婆婆杜老太君入宫的杜国公夫人道,“这要数与赵家交好的几户大人家捐的最多了吧,毕竟这官场啊仰人鼻息,看人脸色。此刻不捐,那不就是不给赵大人面子了?”

        这无意的话让晋王妃脸色一晦,她的二女儿翁嬛违背父愿低嫁给了京城一芝麻小官儿,拿不到家里雄厚的财力接济生活,这些年来都是靠嫁妆补贴家用。虽然赵姝环不敢请自己出点心意,但二女儿为了面子,抑或为了在赵姝环父亲手底下做事儿的丈夫,还是硬着头皮捐了几千两。嫁妆都要见底了还充大款迎合赵姝环心血来潮的假仁义,晋王妃听了好一通气。她好歹是当今天子的亲婶婶,只将赵姝环看做是侄儿的妾,并不怕开罪她,于是阴阳怪气儿道,“平时也不见淑妃与归乐公主有往来,竟不想关系如此亲密。归乐公主能耐可真大啊,不但能让男人失智,引战两边关系,还能让一个问贫民何不食肉糜的人,忽然大发慈悲了起来,关心民间疾苦”

        王夫人偶尔也听丈夫王学夔发表些对朝堂局势的见解,于是拾人牙慧,捡起丈夫之前的话往下说,“本来吧,晟王治疫的方法就严酷强制,考虑不全面,造成了廊地经济滞后,粮食紧缺的局面。但皇上看晟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便没去追究,而是自己火速制定息民政策,收拾起了晟王的烂摊子。偏偏这晟王最该低调匿迹的时候,归乐公主四处吆喝,出尽风头,这不是在打晟王的脸吗?”

        杜国公夫人忍不住眼红的补充道,“听说昨天太后娘娘将赵淑妃与归乐公主宣召去了宁康宫,对她们的行善之举大加赞赏,不但赏了她俩京郊的良田,还分别赐给两人亲笔提的牌匾,高悬在了她们的住处”

        毕竟牵扯过自家女儿的利益,晋王妃顿时就不爽了,“感情这是你做错事儿,花我的钱为你补过?你想充好人,花我的钱给你行善?风头却都让你占尽了?这十万两雪花银虽不算多啊,但都是各位夫人和小姐们从嫁妆本儿里拿出来的心意啊,怎么功德薄上却没有她们任何一人的名字呢?”

        “是啊,她们怎么好意思自己居功呢?”

        “太后娘娘向来赏罚分明,论功封赏极是大方,但凡昨天她俩其中一人提一嘴其他人的贡献,也不至于今天什么赏赐都没有分到吧”

        指指点点的声音逐渐沸腾了起来。几位没捐款的贵妇听了都为那些没得到应有回报的亲戚好友鸣不平。当然了,大家并不敢以为是太后偏心,只能反感赵姝环与叶知秋居然心安理得的收下太后娘娘的表彰和嘉奖,而不提别人真金白银的付出。

        翁韫与我早站在几位夫人身后不远处,听着她们忘情声讨。我称心一笑,毕竟是自己请求太后嘉赏且只嘉赏她们两人的。不出两天宫外那群人就该怨气满腹了吧。没一会儿,王夫人回过头,见到我与繁昌公主站在身后,便示意大家及时打住。与诸位一番客套寒暄后,我温婉一笑,故意问这群女人中地位最高的晋王妃,“方才大家在唠什么呢?好是热闹呢。可是在说归乐公主与淑妃最近风风火火为清河县募捐一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