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上前扶住邳彤。任光笑道:“伟君消息可真灵通啊,大司马刚到,你就来了。”伟君是邳彤的字。
邳彤道:“这几日,我派张万和尹绥带了骑兵四处寻找。上午有人报告说有一队人马去了信都,我猜想当是大司马,便赶紧率了两千骑兵来见刘公。”
刘秀一听来了两千骑兵,心中暗喜。见邳彤容光清绝,两颊青须,如画像一般,相貌不俗,笑道:“伟君真是天人,有你们相助,何愁乱贼不平。”
邳彤道:“邳彤愿随刘公荡平敌寇。”
14-7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信都城的议事厅里迎来了最热闹的一天。众人正为下一步行动争论不休。
有人主张趁着王朗新立不久,对他进行主动攻击。有人认为兵力太少,应该筹措兵力,等待时机。
一直追随刘秀的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逃亡,终于心安。但得知两郡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只有五千人,心中又有所担忧,不愿言战。有人提议让这两郡的兵马先护送刘秀返回长安,然后再从长安带大军来与王朗决战。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一时议论不下,便都看着刘秀,等着刘秀说话。
刘秀知道大家已经厌倦了连续的逃亡,现在只想求得一时安定。但刘秀明白,一旦回到长安,自己是否还能带兵来战就是未知数了。而且自王朗称帝以来,长安没有一点反应,想必他们是做好让自己埋骨河北的打算。自己返回长安,必然再无复出机会。但刘秀不能把自己的担心告诉大家。
刘秀缓缓道:“长安之行,虽然有理,但并非长远之计。”又转向邳彤和任光道:“二位对河北形势比我们更熟悉,你们意下如何?”
邳彤站起来,眼光扫过众人道:“我邳彤不赞同用两郡兵马护送大司马回长安,这是完全无知的想法。”
众人俱是一怔。没想到邳彤反对得如此坚决,都吃惊地看着邳彤。
邳彤毫不在意众人吃惊的眼神,看向刘秀道:“天下百姓已经受苦多年,对汉朝的怀念,也非一日。在天下人眼里,汉朝依然如自己的家室,所以,更始帝在长安登基,天下无不响应。听说汉军进入长安时,关中百姓扫街相迎。天下在一夜之间便回到汉室,老百姓把汉朝庭看得如自己身家性命一样重要。正因为如此,王朗才能够假借汉朝的名义,纠结乌合之众,不到一月,便取得了燕赵之地。但他终究只是个骗子,并没有稳定的根基。如果以我们两郡的兵马,发动百姓来讨伐他,何愁不能胜利。如果我们放弃了对他的征讨,任由他发展,那么我们将不仅失去对河北的控制,还会失去百姓对朝廷的信赖,将来再要征讨,恐怕就很难了。那时再言汉室,恐怕就不知道是谁的汉室了。”
邳彤说得慷慨有理,众人纷纷点头。
邳彤顿了顿,朗声又道:“再说,如果你们指望两郡的兵马护送你们返回长安,这是痴人做梦,完全不可能实现。如果两郡兵马护送你们回长安,邯郸的势力就会日渐强盛,会威胁到信都与和成的安危,我们的官兵怎么会放弃自己的父母妻小而千里迢迢去护送一群亡命之徒呢。如果非要这样做,那你们还没有走出河北,这些官兵就一定会逃散一空。”
众人完全信服,纷纷表示赞同,都为自己方才的想法表示歉意。
任光又道:“我知道大家担心兵力太少,无以对抗,大家可知道当初的昆阳之战?”任光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看向刘秀,又扫视众人。然后缓缓道:“我任光有幸跟随大司马参加了昆阳之战。我虽然见识浅陋,但我相信,自古以来的伟大战役也不过如此。大司马以两万兵马击败了数十倍的敌人,天下人无不敬仰。不仅是因为大司马的英武神勇,更因为我们据有士气民心。现在我们两郡的官兵一直坚守城池,等待大司马前来,是愿与大司马一起共击敌贼,建立不朽功勋,而不是趋炎附势,追求一时的荣华,更不是为了送你们返回长安。”
任光看向王霸和臧宫道:“我记得两位将军当初也是追随大司马在昆阳一同激战王莽贼军。”
王霸和臧宫忙抱拳道:“惭愧惭愧,我们愿与信都同生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邳彤道:“这几日,我派张万和尹绥带了骑兵四处寻找。上午有人报告说有一队人马去了信都,我猜想当是大司马,便赶紧率了两千骑兵来见刘公。”
刘秀一听来了两千骑兵,心中暗喜。见邳彤容光清绝,两颊青须,如画像一般,相貌不俗,笑道:“伟君真是天人,有你们相助,何愁乱贼不平。”
邳彤道:“邳彤愿随刘公荡平敌寇。”
14-7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信都城的议事厅里迎来了最热闹的一天。众人正为下一步行动争论不休。
有人主张趁着王朗新立不久,对他进行主动攻击。有人认为兵力太少,应该筹措兵力,等待时机。
一直追随刘秀的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逃亡,终于心安。但得知两郡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只有五千人,心中又有所担忧,不愿言战。有人提议让这两郡的兵马先护送刘秀返回长安,然后再从长安带大军来与王朗决战。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一时议论不下,便都看着刘秀,等着刘秀说话。
刘秀知道大家已经厌倦了连续的逃亡,现在只想求得一时安定。但刘秀明白,一旦回到长安,自己是否还能带兵来战就是未知数了。而且自王朗称帝以来,长安没有一点反应,想必他们是做好让自己埋骨河北的打算。自己返回长安,必然再无复出机会。但刘秀不能把自己的担心告诉大家。
刘秀缓缓道:“长安之行,虽然有理,但并非长远之计。”又转向邳彤和任光道:“二位对河北形势比我们更熟悉,你们意下如何?”
邳彤站起来,眼光扫过众人道:“我邳彤不赞同用两郡兵马护送大司马回长安,这是完全无知的想法。”
众人俱是一怔。没想到邳彤反对得如此坚决,都吃惊地看着邳彤。
邳彤毫不在意众人吃惊的眼神,看向刘秀道:“天下百姓已经受苦多年,对汉朝的怀念,也非一日。在天下人眼里,汉朝依然如自己的家室,所以,更始帝在长安登基,天下无不响应。听说汉军进入长安时,关中百姓扫街相迎。天下在一夜之间便回到汉室,老百姓把汉朝庭看得如自己身家性命一样重要。正因为如此,王朗才能够假借汉朝的名义,纠结乌合之众,不到一月,便取得了燕赵之地。但他终究只是个骗子,并没有稳定的根基。如果以我们两郡的兵马,发动百姓来讨伐他,何愁不能胜利。如果我们放弃了对他的征讨,任由他发展,那么我们将不仅失去对河北的控制,还会失去百姓对朝廷的信赖,将来再要征讨,恐怕就很难了。那时再言汉室,恐怕就不知道是谁的汉室了。”
邳彤说得慷慨有理,众人纷纷点头。
邳彤顿了顿,朗声又道:“再说,如果你们指望两郡的兵马护送你们返回长安,这是痴人做梦,完全不可能实现。如果两郡兵马护送你们回长安,邯郸的势力就会日渐强盛,会威胁到信都与和成的安危,我们的官兵怎么会放弃自己的父母妻小而千里迢迢去护送一群亡命之徒呢。如果非要这样做,那你们还没有走出河北,这些官兵就一定会逃散一空。”
众人完全信服,纷纷表示赞同,都为自己方才的想法表示歉意。
任光又道:“我知道大家担心兵力太少,无以对抗,大家可知道当初的昆阳之战?”任光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看向刘秀,又扫视众人。然后缓缓道:“我任光有幸跟随大司马参加了昆阳之战。我虽然见识浅陋,但我相信,自古以来的伟大战役也不过如此。大司马以两万兵马击败了数十倍的敌人,天下人无不敬仰。不仅是因为大司马的英武神勇,更因为我们据有士气民心。现在我们两郡的官兵一直坚守城池,等待大司马前来,是愿与大司马一起共击敌贼,建立不朽功勋,而不是趋炎附势,追求一时的荣华,更不是为了送你们返回长安。”
任光看向王霸和臧宫道:“我记得两位将军当初也是追随大司马在昆阳一同激战王莽贼军。”
王霸和臧宫忙抱拳道:“惭愧惭愧,我们愿与信都同生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