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之拍电影(10)-第2/4页

加入书签
“明天吧,明天中午你来剧组,我们一起去吃个饭。”

“好。”

……

第二天,乐景如约见到了李建业。

这些日子,李导看起来过得不怎么好,胡子拉碴,满眼血丝,黑眼圈很重,看起来为了投资的事,忙得焦头烂额。

乐景来的时候,发现片场人影寥落,没几个人,和之前热火朝天的热闹模样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是停工了?”

李建业揉了揉脸,一脸萎靡:“白朗走了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主演,剧组就暂时停工了,演员们也是耗不起,就有几个和剧组解约了。”

他苦笑的摇了摇头,勉强振作起来,对乐景说:“走,附近有家中餐厅,最擅长做粤菜,味道还不错,我们边吃边聊好了。”

李建业大概是这家餐厅的老顾客了,一进门,老板就亲自出来热情招待,“李先生,您来的真巧,我这有刚做好的佛跳墙!”

李建业乐道:“那我可真是有口福了。”

“我和朋友过来聊点事情,二楼雅间还有座位吗?”

老板热情说道:“有的有的,你们楼上请。”

在等待上菜的功夫,乐景细细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了李建业听。

在最初,李建业还是不以为然的,甚至还有些厌烦,他对自己的剧本完整性的看的很重。在他看来,与其为了市场妥协把剧本改了个面目全非,最终成为烂片,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拍。

他之所以愿意听乐景在这里“大言不惭”,纯粹是感念他在他落魄时愿意伸手的心意。自古以来都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不管时景抱有什么样的目的,他愿意在这个时候伸手拉他一把是真的,就凭着这一点,李建业就领他的情。

所以他打定注意,等下会尽量委婉的回绝时景的想法。

但是听着听着,他渐渐有些忘了心中的不满,慢慢觉得时景的想法还真有点意思。

就像时景之前说的那样,以他的想法来拍的话,剧本的主体框架和剧情走向保持不变,但是主题无疑更有深度,更能深入揭露社会现实,反应民国生活现状。

李建业虽然人比较固执,但并不是刚愎自用、不明事理的人,此时他清晰的认识到时景的想法是对剧本中心思想的升华,让这个刑侦悬疑剧更具有时代气息,剧情更加新颖,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具体。

他原先构思的剧本只是一个刑侦悬疑剧,其中虽然也有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和刻画,但是破桉才是最主要的。

可是在时景的改动之下,主角周德璋以破桉为引子,深入了解见证了民国底层人民的辛酸苦辣,被活埋而死的j-i.女、被父母卖到人肉铺的童尸、饿死的大烟鬼、被恶犬咬死的流浪儿……

上海滩十里洋场歌舞升平,灾区里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但是在深重的灾难背后,是自鲜血和苦难中孕育而出的火热的希望和梦想。

红色的幽灵注视下的国家,总有一天会改天换地。

周德璋,和他年轻的朋友们,怀抱着炽热的梦想,怀抱着高尚的信仰,他们不信鬼神,只信马克思。

他们相信只要全世界无产者们联合起来,英特耐雄耐尔就一定能实现。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里是天堂,这里是地狱。

这就是民国,一个自苦难中孕育希望,自黑暗中呼唤光明的时代。

虽乌云密布,大雨连绵,但光明定至。

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李建业都不得不承认,时景改后的新剧本要更有深度,人物情感更能引发观众共鸣。

最终,真正打动李建业的是时景的一番话:

“艺术并不是曲高和寡的孤高,它同样也可以是雅俗共赏的平易近人。

诚然,大部分观众受知识阅历和审美素养限制,不能很好的理解太过高雅的艺术,而导演要做的,就是用最浅显通俗的方式来表述思想和情感,用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想法,让更多人理解、接受自己的思想。只有得到流传的艺术才是真艺术,消失的艺术是没有价值的。”

李建业深吸一口气,嘴边弥漫开一层苦意。

他是很想反驳青年的话的。

可是他却不得不承认青年的话很有道理。他年轻时看不明白这个问题,如今不惑之年,却能看明白了。

他空有满腹才华,如果没有人赏识,如果他的作品永远观者寥寥,那么他的才华又有什么用呢?他的才华又能创造什么价值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