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并不是一个人回来, 他身后还跟着马建国和马逢春。
“听王知青说你们种的木耳能收了,我们来看看。”马建国笑着说。
知青们有事情做,挺好的。
他对本大队的知青们越来越满意了。
虽然干农活他们是新手, 不能强求,但他们不安于现状, 还想着挣钱路子, 大队部表示很欢迎。
马逢春一眼就看到篮子里的灰色木耳,马上就上前查看起来。
“这一篮子得有四五斤了吧。”
“这是柯知青种的灰耳。”李白宾说,“她去何大夫家借竹匾了。”
他把长了灰耳的竹筒给马建国和马逢春看。
马逢春看着干干净净的竹筒,很惊讶:“竟然不长杂菌吗?”
“会长, 不过我们都拔掉了。”
主要是这灰耳很好辨认, 不是灰耳直接拔掉就行,不用担心拔错了。
马逢春算了下时间:“半个月长一茬, 那还是很快的。”
柯颖莲带着两张竹匾回来,看到马建国和马逢春一点都不意外。
“灰耳只要长出来后,两三天就能收一茬, 收个五六茬差不多就得重新种了。”
“我种的灰耳是照顾得比较精心的,产量高,如果不想废太多功夫, 随便往屋后、树下一放也是可行的。”
马建国听了这话,看了柯颖莲一眼, “先看看晒干后还有多重, 味道怎样。”
“这个灰耳如果可以,我们再来研究怎么扩大产量的事儿。”
这个灰耳跟他们山上采的木耳会有什么差别呢?
马建国和马逢春刚走没多久,徐玲一家子就过来了,他们就盯着竹匾里的灰耳看了好久。
“柯知青,用竹筒种灰耳有什么讲究不?我想在家里试下。”
“土的配置有点要求, 我跟你说一下,以后其他社员要种,我让他们都找你了。”
柯颖莲乐得将这一件事情脱手。
徐玲微微皱眉:“柯知青,这种技术的事情,你不再考虑下?”
“我一个人又没那么多只手,大家自己学自己种,我觉得挺好的。”柯颖莲也准备让知青们都学会,说不定他们会研究出惊喜呢。
她还是当个顾问好了。
择日不如撞日,柯颖莲把其他知青都叫来,又取了两节竹筒,开始配土、还教他们怎么取菌种。
有点粗糙的手法,且他们没有技能加成,种的肯定不如她的好,但会总比不会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