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昭一路走走停停,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回到景澜院时,胤礽和弘祜都在等她,一家人依照默认的惯例,在一起说说话,聊聊遇到的事,不拘泥于表达方式。
大多的都当个乐子听,准备一些坚果,剥着玩。
两父子时不时耍个宝,颇有相爱相杀的气势。
饭桌上的时候,宁昭提起了程氏的意思,结合自己的想法,胤礽没什么不同意,还主动揽去这件事。
这种事确实由亲儿子开口比较好,虽然不大但涉及到太后那边,康熙多少回过问。
以前她以为自己的智商还是不差,可涉及到朝堂上,才知道自己的脑瓜子不够用,主要是那么多关系和恩怨之类的,她完全记不住。
何况还有表面的遮掩,实际上又牵扯到谁谁,或者过去的那件事等等。
反正等她理清楚,事情早就有了结果,无异于是瞎费工夫。
虽然有时候觉得胤礽的脑子很愚钝,但在很多的朝堂之事上面,还是可以看出康熙数十年的教导成果。
父子两人的意见也会不和,弘祜自小聪慧,没有经历被打压的痛苦,身上的少年意气仍在,敢跟胤礽这个阿玛争论,还非要挣出个输赢来。
常常气的胤礽想揍他,可想到他有皇阿玛和宁昭护着,还是没办法摆出当阿玛的威严来。
这种较真的性格,不适合在官场生存,宁昭当面支持弘祜,私下里还是叫他去谈过,原来并非他不懂得圆滑,而是故意气阿玛。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更正确,谁让胤礽一直不承认这个儿子早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呢。
就连康熙在私底下都不止一次说过,弘祜比他阿玛聪慧的多,像他夭折的同母大哥,孝诚仁皇后所出的嫡长子。
这是胤礽比不上,也永远不想触碰的点,身为亲密接触的宁昭当然知道,弘祜也看出来了。
所以没有因为炫耀而不顾及,同时也想让阿玛承认他的优秀,还有部分逗趣的意思在。
其实胤礽早就承认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可要想他亲口说出来,难啊。
都是别扭的性子,也不知道是随了谁。
自此就没插手这些,两边的抱怨都听着,面对胤礽的时候当然是站在他这边,面对弘祜的时候当然是站在他那边,反正都不得罪,活成了一个墙头草。
像这种都在的场面,尽量不掺和,看戏不香吗?
实在没辙就站在儿子那头,回去了再哄哄胤礽,有时候觉得自己也不容易,好在只生了一个儿子。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胤礽的太子之位越发像是个摆设。
二月,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奏八爷胤禩有觊觎太子之心,康熙帝于行宫训斥之,以其知而违旨上奏,实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诛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大多的都当个乐子听,准备一些坚果,剥着玩。
两父子时不时耍个宝,颇有相爱相杀的气势。
饭桌上的时候,宁昭提起了程氏的意思,结合自己的想法,胤礽没什么不同意,还主动揽去这件事。
这种事确实由亲儿子开口比较好,虽然不大但涉及到太后那边,康熙多少回过问。
以前她以为自己的智商还是不差,可涉及到朝堂上,才知道自己的脑瓜子不够用,主要是那么多关系和恩怨之类的,她完全记不住。
何况还有表面的遮掩,实际上又牵扯到谁谁,或者过去的那件事等等。
反正等她理清楚,事情早就有了结果,无异于是瞎费工夫。
虽然有时候觉得胤礽的脑子很愚钝,但在很多的朝堂之事上面,还是可以看出康熙数十年的教导成果。
父子两人的意见也会不和,弘祜自小聪慧,没有经历被打压的痛苦,身上的少年意气仍在,敢跟胤礽这个阿玛争论,还非要挣出个输赢来。
常常气的胤礽想揍他,可想到他有皇阿玛和宁昭护着,还是没办法摆出当阿玛的威严来。
这种较真的性格,不适合在官场生存,宁昭当面支持弘祜,私下里还是叫他去谈过,原来并非他不懂得圆滑,而是故意气阿玛。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更正确,谁让胤礽一直不承认这个儿子早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呢。
就连康熙在私底下都不止一次说过,弘祜比他阿玛聪慧的多,像他夭折的同母大哥,孝诚仁皇后所出的嫡长子。
这是胤礽比不上,也永远不想触碰的点,身为亲密接触的宁昭当然知道,弘祜也看出来了。
所以没有因为炫耀而不顾及,同时也想让阿玛承认他的优秀,还有部分逗趣的意思在。
其实胤礽早就承认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可要想他亲口说出来,难啊。
都是别扭的性子,也不知道是随了谁。
自此就没插手这些,两边的抱怨都听着,面对胤礽的时候当然是站在他这边,面对弘祜的时候当然是站在他那边,反正都不得罪,活成了一个墙头草。
像这种都在的场面,尽量不掺和,看戏不香吗?
实在没辙就站在儿子那头,回去了再哄哄胤礽,有时候觉得自己也不容易,好在只生了一个儿子。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胤礽的太子之位越发像是个摆设。
二月,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奏八爷胤禩有觊觎太子之心,康熙帝于行宫训斥之,以其知而违旨上奏,实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诛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