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缴获过类似的设备,十三局那边应该已经做过相关测试,有准确的参数信息。”基于保密原则,刘毅没有提保护秦院士的行动。
“缴获过?”赵组长问刘毅的同时,右手已经伸进兜里掏手机了。
“对!”刘毅点头,不好意思的说:“我接触过那东西却没想到,还是直属特战队的书生同志刚才提醒的。”
这么大的案子,而且是在几乎没有任何线索的时候,谁能提出一条有指向性的关键线索,一旦被证实肯定是有功的。
起码给个三等功不算过分。
可能书生不在意这个功劳,但刘毅肯定不能自己昧下。
所以,先不管猜的对不对,第一时间说明了书生是提出这个猜测的人。
赵组长暂时顾不上猜测是谁提出来的,对他来说,终于有了一个听起来可信度极高的线索,肯定要第一时间进行查证。
案件重大,且理由充足,部里领.导给资料调取开了绿灯。
一个多小时后,十三局那边不但发来了秦院士行动中缴获的那几架无人机,以及遥控端的相关参数。还指定了一名技术人员给调查组,可以随时咨询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问题。
资料显示,无人机在没有高速手机网络的支持下,本身可控距离是非常有限的。想增加活动半径,以及复杂地域条件下的远距离控制,必须要大功率遥控端的支持。
可以是类似于秦院士行动中,岛.国人用依维柯改装的移动遥控平台,也可以在高处布置大功率天线。
高处布置天线的控制距离更长,但无线信号穿透性差,只能针对无遮挡方向放飞。
另外,鉴于缴获的无人机可以搭载多种模块化设备,所以用它执行隐蔽拍摄和远距离拾音任务,理论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听了十三局技术人员给的专业分析,调查组的一帮人思路瞬间打开。
一个调查以来始终含糊不清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终于有了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那就是二十几处临时驻扎点,为什么有没有被全部偷拍。
之前的猜测是三种可能,一个是余下的几处地方没有被不明谍情人员掌握。第二个是,那几处地方的地理位置不适合秘密潜入。第三个是,那几处临驻点没人配合接应。
无人机这一猜测被提出来后,一切都变得清晰了。
受电池续航的限制,无人机不可能长时间悬停拍摄,降落在地面隐蔽处又很难获得较好的拍摄角度。
所以,要停靠在位置相对较高,又足够隐蔽的点位,关闭驱动马达进行静态偷拍。
比如军区直属特战队的这片营区,之前是通讯兵培训大队,选址时故意找的山峦起伏林木丰茂的地方。
就算是大白天的,一架没什么噪音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小飞机在山林中穿行都不容易被发现,更别提夜间了。
如果小飞机再喷涂了伪装色,隐蔽性无疑更高。
营区又被山林完全包围,不论训练场地设在哪个方向,都能就近找到合适的偷拍位置。
而没被偷拍的几个临驻点,都处于地势相对平缓空旷的地区。
比如郑海带队驻扎的那处后勤基地,完全就是一片大平地。绝大部分是农田,少量的鱼塘。
就算部分地片因为不适合耕种处于荒芜状态,也只不过是杂草较多,树木只有稀疏的几颗根本不成林。
无人机虽小,但在空旷地带潜入潜出,晚上都有不小的概率会被发现,更别说是白天了。
即便趁夜预先潜入,并找到了合适的隐蔽点隐藏。可操控者几乎不可能提前预知驻扎部.队接下来的训练科目。
所以,想有所收获,就必须根据捕捉到部.队动向转移位置。
但空旷的地理环境,根本不具备隐蔽跟踪隐蔽转移的条件,即便瞅准没人的时候偷偷跟上去了,也多半找不到合适的偷拍位置。
另外,几处没被偷拍的临驻点周围,要么没有高山高坡,要么高点时常有人痕活动,不适合布置大功率天线。
其次,几个临驻点周围都比较荒凉。
如果在大城市的街面上,一辆车长时间滞留,或者低速兜圈子可能不算太显眼。
但在机动车都少见的地方,一辆外配天线的不明车辆一待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当临驻点内周围哨兵和日常巡逻人员不存在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