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加入书签


调查组沿着边境线公路由南向北一个点一个点的走,下车确定偷拍地点,问询相关人员,上车研判每一次的偷拍时间、可能的潜入方式和隐藏摄像设备的方法。

三夜辆天的时间过去,已经确定的十六处营区走了大半。

经过调查组一帮经验丰富的调查人员多次讨论和研究后,基本排除了不明身份的情报人员现.场潜伏拍摄的可能性。

因为他们的偷拍对象可是山地营、侦察连和特战队,还都是一线的精锐部.队。

这些队伍里随便拉出一个人都能称得上隐蔽潜伏的高手。尤其是侦察连和特战部.队,不但善于潜伏、渗透,反潜伏和反渗透同样是必备科目。

如果这样的队伍被人不分昼夜的反复摸到鼻子底下偷拍而不察觉,那干脆全都解散了算球。

所以,更大的可能是敌人预设了隐蔽的可遥控拍摄设备。

毕竟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偷拍设备不但小巧精致,参数和功能强大,伪装性也有了本质性的提高。

树上的一节枯枝、地上的一块石头,草丛里一闪而逝的像是小动物的东西,都可能是敌人的间谍设备。

各部刚到时绷紧了实战的弦儿,结果一等再等,尤其是对新环境逐渐熟悉后,或多或少的生出松懈情绪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而所处的环境毕竟不是他们真正熟悉到一草一木的驻地营区或训练场,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多了点儿东西,或发生了一些小变化,是很难察觉到的。

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

再精致的偷拍设备,也不可能大白天的自己长腿跑到营区里,或出现在训练场上。

是什么人放置的呢?

整个西南一线的边境上废弃或半废弃状态的老营区那么多,对方是如何知道哪里被定为临时驻扎点的?

还有更关键的。

因为是临时安排,各单位近期的日常训练也好、适应性训练也好,小单位间的比试、比赛也好,根本就没有完整的训练计划,甚至压根就没有预定训练计划。

都是各小单位根据下阶段的任务需要而临时制定的,甚至是几个相邻的小单位主官一时兴起相互联系后拍脑袋决定的。

这种情况下,那帮不明身份的情报人员是如何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预设间谍设备的呢?

从这一点看,对方在我们内部是有人的!

可这些小单位虽然都是西南军区的下属单位,但有的是军区直属,有的是各集团军抽调,原住地和隶属各有不同。在此之前很大一部分小单位主官可能只是彼此听说过,并无实际交集。

因为保密需要,各临时驻扎单位的营区都是封闭的,几乎不于地方部门和当地驻军发生交集。

也不存在什么上级领.导走访、检查、慰问之类的情况。

唯一与外界发生接触较多的只有日常后勤补给方面。因为各驻扎点之间间隔太远,不可能统一供给,由各临时驻扎点周围就近的本地单位后勤部门分别负责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是我们内部出了问题,有人在配合不明来历的情报人员。是每个涉事的小单位多被敌特渗透了,还是所有涉事地的后勤单位都有人被策反或收买了?

调查组多次讨论得出结论,前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后者可能性极低。

而且即便是每个后勤单位都出问题了,可负责后勤给养的人和车并不是每天都会给临驻点送东西,而且接触的人员非常有限。

几乎不可能提前知道之后几天的训练科目,更不可能对临时决定的比试和比赛未卜先知。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调查组众人不断提出猜测又否定猜测,钻进死胡同后只能调整思路,决定换个方式,将所有涉事单位放在一起,再细化各种因素。如果从中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有很大可能就是突破点了。

一路边调查边分析,第三天下午再次走进了一处涉事营区。

营区对刘毅来说是陌生的,不过营区里的人,刘毅多少有些熟悉。

因为,这里是军区直属特战队的临时驻地,书生带领的分队就在这儿。

所有的调查工作按部就班,摄制组和军区的陪同人员分乘一辆大巴,一辆中巴和一辆小车驶进营区后,受到了特战队大队长、教导员和一众不知情骨干的热烈欢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