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好消息,坏消息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杨逸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报纸上的影评。

 让他意外的是,差评竟比他预想的少了很多!

 也不知是哈维的公关起了效果?

 或者是这些媒体前两天都才刚吹捧过他,不好立刻再翻脸狂踩——毕竟他们的风向已经大变过一次,再变就显得太两面三刀了。

 即便以米国媒体的脸皮厚度,也不好做得这么过……

 总之。

 大部分的影评都还是挺客观的。

 “只能说,或许我不是该片的目标受众吧?反正我个人是没太明白该片想表达的意图……但从点映时的观众反应来看,或许年轻人会很喜欢……”

 不少知名影评人都是类似论调。

 既不吹捧,也不过分贬低。

 而且在表示自己看不懂的同时,不少影评人还专门挑优点称赞了下!

 而被称赞最多的,无疑就是全片最出彩的女主角了。

 尤其经过杨逸精心设计的那场哭戏,更是收获无数好评:

 “相较于【活埋】里的惊鸿一瞥,姬娜·菲利普斯在本片的表现空间无疑大了很多,而她也没有浪费机会……”

 “姬娜的表现,绝对是本片最出彩的部分!”

 “我得说:大家尽管走进影院去吧!就算看不懂本片主旨,但光是真挚动人的女主就足够值回票价了!”

 “姬娜在片中那段伤心戏的处理,令我叹为观止!她的表演,并没像很多同龄女演员那样流于表面、或歇斯底里,而是处理得真挚又恰到好处!尤其她伤心时的神情,非常富有层次感,让人不由得动容……”

 嘿嘿!

 杨逸满意的笑了。

 这段戏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现在看来,他的想法和眼光还是很受专业人士认可的嘛~

 接着杨逸又跟哈维、谢伊沟通了下。

 谢伊觉得从点映效果来看,影片不需要再做任何调整,今晚就可以直接大规模公映了!

 哈维也认为不需要调整。

 但他却打算先小规模上映,再慢慢扩大规模。

 而且哈维给的理由还挺有说服力:普通影院什么年龄的观众都有,一下子放开,可能导致差评太多。而限定放映区域和规模,就能方便的筛选目标观众、控制口碑。

 等初期好口碑形成后再完全放开,到时很多年龄大的观众即便觉得这片不合口味,但一看别人都给那么高的评价,他们也不好意思给差评。

 甚至会自我怀疑,认为是不是自己老了?落伍了?

 为了不让别人觉得自己过时,他们甚至会跟风给好评……

 这?

 杨逸很懵。

 心说这不就是国王的新衣吗?

 但仔细想想,这套招数看似老套,其实还挺管用!

 比如前世哈维运作的那几个奥斯卡女主,争议都不小,但在“奥斯卡权威性”的背书下,很多人还不是只能昧着良心跟风吹?

 然后在好评带动下,相关影片的票房也都很不错……

 “行吧。”

 最终杨逸再次无耻的和稀泥:“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就新线这边大规模上映,米拉麦克斯先小规模公映?”

 “谢特!米勒你真是个小滑头!”

 哈维没好气的笑骂了句。

 但最终,三人还是这样敲定了,反正新线这边预估好评会占大多数,这对哈维营造口碑也有利。

 ……

 公映一展开,杨逸等主创就又要忙得脚不沾地了。

 三个主演跟杨逸都得全国到处飞,去各主要城市的大影院搞影迷见面会,帮忙拉动票房……

 但!

 下午时杨逸才刚飞到维加斯,还没出机场呢,就被一个坏消息又拉回了加州。

 确切说,是一个好消息、加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洛城先驱报》终于被拿下了!

 经过惠勒这么久的谈判,把总收购价谈到了一千九百多万。

 作为一份销售网络能基本覆盖米国一二线城市的报纸,这个价钱可说是很划算了。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杨逸终于有了个自己的发声渠道!以后不用再担心被抹黑还没法还口了!

 而且。

 顺便还能报下私怨,把之前抹黑他的那个主编艾达好好收拾一顿……

 可惜。

 那个同时传来的坏消息,让杨逸暂时顾不上去找她算账了。

 ——诺基亚对IPHONE的提告被加州法院受理了!

 “怎么回事?”

 “康多莉扎女士,我可是满足了你所有的要求,怎么还会发生这种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