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可有参加童生试-第3/4页

加入书签
        “但在庐阳书院求学的学子,多是通过了童生试的读书人。”

        “往年童生试中的县试多二月举行。”

        “县试由知县主持,一般考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

        “县试要求有同考者五人互结和一名秀才保举。”

        “此事我会为你安排,你尽管备考便是……”

        “留给你的时日不多,这段时间你要多温习温习功课,以你之才华,通过县试想来不难。”

        “至于府试多在四月举行,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县试已录取的士子得以参加,连考三场,府试通过者方可参加院试。”

        怕黄廷晖对科举之事不太了解,李白崇又是细细介绍了一番。

        科举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省试、殿试。

        其中县试、府试、院试为一阶段,乡试、省试、殿试也是另外一个阶段。

        通过县试、府试,可称之为童生。

        通过了院试之后,可以称之为秀才。

        乡试为举人,这时候便已经是有做官的资格了。

        至于通过省试则被为进士。

        那时候,只要通过了省试已经是可以高枕无忧了,毕竟得到进士身份之后,一般是不会做罢黜的。

        除非哪个不要命的,做出了把皇帝老子给骂上一通的事情。

        至于殿试,不过是进一步区分这些进士的起点罢了。

        古代取士都是为皇帝服务罢了,所以取士当然是要由皇帝来决定的。

        故而才会有殿试这一关,也由皇帝亲自点出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

        在士人,或者说在老百姓的称呼之中,县试、府试、院试为“小三元”。

        “乡试、省试、殿试”则是为大仨元。

        虽说小说之中多出现连中“小三元”,“大仨元”的桥段。

        但那只不过是作者的极限yy罢了。

        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之中,史书上有记载的连中三元的文武人员人物一共有18位。

        而古代状元有504位,至于中进士之人更是如过江之鲫。

        连中三元的概率与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有的一拼。

        至于连中六元,在另外一个世界的科举史上,仅有一人做到而已。

        这个人就是明朝的黄观。黄观从县试到殿试,均为案首。

        所以被称为“六首状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