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宫廷画师-第3/3页

加入书签
    不过,屋顶上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用兽形装饰的飞檐,却是中国传统式样。这项工程于1747年至1759年间进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百余年间,清朝中央政权与西北蒙古族各部和维吾尔族回部争战频繁,终于在乾隆中期平定了蒙古族厄鲁特部和回部的叛乱,使得西北的边境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

    为此乾隆皇帝在宫廷画家中挑选了以郎世宁为首的中外画家,创作了一系列史诗般的画幅。乾隆十九年(1754年),厄鲁特蒙古族的杜尔伯特部首领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合称为三车凌)以及厄鲁特蒙古族的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相继归顺清朝,乾隆皇帝特地在承德的热河行宫避暑山庄举行盛大仪式表示庆贺。

    时年66岁的郎世宁和另外两位欧洲传教士画家王致诚、艾启蒙等一起,赶赴承德,画了一批蒙古族归顺首领的油画人物半身肖像。后来又根据此行搜集的素材,郎世宁和其他中外画家共同完成了两幅大型的历史画:《乾隆万树园赐宴图》横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和《乾隆观马术图》横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两幅画完成之后,张贴在避暑山庄内“卷阿胜境”殿的东西墙上。郎世宁描绘这一主题的绘画作品还有《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玛瑺斫阵图》卷(有两幅,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收藏)、《哈萨克贡马图》卷(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等。

    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开始,郎世宁和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一起为铜版组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册(又称《乾隆平定西域战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很多博物馆中均有收藏)绘制图稿。这套十六幅的图稿后来通过广州粤海关将其送往法国巴黎镌刻成铜版刷印,成为宫廷艺术的珍品之一。铜版画草稿主要是由郎世宁负责,他画了其中的若干幅,还用拉丁文和法文写了具体说明。遗憾的是当这套铜版组画竣工从法国运回中国时,郎世宁已经因病去世了。

    后来清朝宫廷仿照《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绘刻了一系列表现征战场面的铜版组画,这些画幅是由清宫内供职的中国画家制作的,它们成为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其中郎世宁的开创之功不可没。

    参与长春园欧洲式样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郎世宁除了作画外,还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参与了圆明园内长春园欧洲式样建筑物(俗称西洋楼)的设计和施工。大概就在郎世宁为修建长春园工作期间,一度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职务,官职为正三品。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公元1766年7月16日),郎世宁在他七十八周岁生日的前三天,病逝于北京,其遗骸安葬在北京城西阜成门外的欧洲传教士墓地内。乾隆皇帝对于郎世宁的去世甚为关切,特地下旨为其料理丧事。

    郎世宁的墓碑上刻着皇帝旨谕:“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奉旨:西洋人郎世宁自康熙年间入值内廷,颇著勤慎,曾赏给三品顶戴。今患病溘逝,念其行走年久,齿近八旬,著照戴进贤之例,加恩给予侍郎衔,并赏给内务府银叁佰两料理丧事,以示优恤。钦此。”墓碑的正中下方为汉字:“耶稣会士郎公之墓”,左边为拉丁文的墓志。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