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发展(二)-第3/6页

加入书签
        永寿元年正月,据说太上老君与众真复降,为张道陵说:“北斗延生真经”及“三八谢罪法忏”。永寿二年春,会三界万神于青城山黄帝坛下,盟五岳四渎,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狱。定三十会真坛与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处明阳、鬼处幽阴,各治设祭酒与男官、妇官,以赞玄化。其时,道教始有正规教团组织。  张道陵率弟子复游各地,斩妖巷孽、夺盐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据称,功成后蒙太上老君册封为正一天师。

        张角,东汉时期冀州巨鹿(今河北宁普)人他最初出现在农民大众面前,是一个  善道教化  的  大贤良师.约在东汉灵帝建宁年间(公元168-  171年),张角开始其布道传教活动。他通过为人符咒治病的方式广泛地在社会上活动,大收徒众,发展力量,扩大影响。

        初,巨鹿张角自称'  大贤良师'  ,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连结郡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  张角主要是以符水、符咒为人治病,同时还广招弟子,派遣弟子八人奔赴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此外,张角对道徒所宣传的教义中,溶合了《太平经》和黄老道的思想。

        张角信奉《太平经》,他把自己创立的道教组织命名为  太平道  ,就是直接来源于《太平经》。所谓太平道,即  行太平之前  之义,因为  太平道,其文约,其国富,天之命,身之宝  。张角自称  大贤良师  ,亦来源于《太平经》。卷九十:  今行逢千斤之金,万双之璧,不若得明师乎·  学而不得明师,知何从得发乎·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乎·  卷九十八:  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2。张角把自己称之为  大贤良师  ,实际上是把自己看成是太平道的先知先贤,目的就是要行大顺之道,以教救世赈民,实现天下太平。

        张角传道的主要法术,是教人  叩头思过  ,以符水治病。这  叩头思过  ,也来源于《太平经》。在张角看来,  天以至道为行,地以至德为家,共以生万物,无所匿,无所私  。人之过,是违天犯过所致,要治病,就得  跪拜首过  ,跪拜首过的方法是  常以除日于旷野四达道上四面谢,叩头各五行,先上视天,回下叩头于地。……解子过于天地也。后有过者,皆像子也  。天是看得见人间行为,听得懂人间语言的,向天地跪拜,就是请求天神地祇宽恕自己,解除自己的罪过与痛苦,  所以当于旷野者,当于鲜明地;所以四达道上者,道者主通事;所以四达者,当付于四时。天之使气也,且为子上通于天也。四时者,仁而生成,且解子过于天地也  。符水疗病。《太平经》说得很清楚:  请问重复之字何所主,主导正,导正开神为思之也。……精者吞之,谓之神也。……以丹为字,以上第一,次下行将告人,必使沐浴端精,北面西面南面东面告之,使其严以善酒,如清水己饮,随思其字,终古以为事身。……或见其字,随病所居而思之,名为还精养形  。所谓  重复之字  即  复文  ,亦即最早道教的  神符。  以丹为字  即以朱笔书写的神符,为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所谓  符水疗病  ,就是把神符焚烧成灰,用酒或水和合饮下,即为吞符。吞符就是使符存于心中,心有所思,符的神力就随之发出,神力发出,百病被驱散,人就会恢复健康状态,精神饱满,所以《太平经》说:  今日吞吾字,后皆能以他文教,教十十百百而相应,其为道,须臾之间,乃周流八方**之间,精神随而行治病。  这就是张角的  符水疗病.咒,亦作  祝  ,即神的言辞,它法力无边,念念它,就可祛疾治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