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羚洞
金羚洞群最有特色的是金羚洞。该洞的洞口在大旗坡的半山脚,入口平缓略向下。洞厅的上部分为前厅、中厅、內厅、后厅。前厅左右向上到洞顶各有一个耳厅,每个耳厅内可容纳十来人。两个耳厅入口均向上20多米,就来到厅堂的顶端,是悬在前厅上方的左右两个窗口,正好全方位窥视着前厅。若在这两个耳厅各布置三五人把守,外面的人只要进入前厅,就会成为活靶子。所以,金羚洞是解放前宗姓地主及其佃户躲避土匪的地方。宗姓地主还专门在金羚洞前厅与中厅之间修筑了一道石墙寨门,专门用于对付土匪。据说解放前,银老大他们那道山梁上有两个山贼,一个名叫梁祖铭、一个名叫汤恩云,这两人以迷雾山的响水洞为据点,纠集一伙人,经常到处干一些偷抢勾当。一次,梁祖铭和汤恩云带了十几人来到落水洞,抢了徐家大户。宗家大户及其佃户都躲进金铃洞。梁、汤一伙人,来到金铃洞前厅,准备冲击中厅寨门,宗家家丁从前厅的左右耳厅只打了几火枪,就击伤了土匪两人,梁、汤等人不知道洞内底细,在外面转了一阵,只好退去。
金羚洞因何而得名?是因为,很久以前洞内是金色羚羊栖息的地方。洞内中厅曾今出土了大量羚羊化石。长辈们把这种化石称为“龙骨”。1974年,银老大的三弟一家又在金羚洞中厅挖出了100多斤以羚羊角为主的化石,仅以每斤0.1元的价格,60几元钱就卖给了供销社特产收购站。
金铃洞上层四个厅总面积不是很大。前厅呈外高内低、外宽内窄的斜坡大约200来个平方米。中厅为20米宽、150来米长、略微向内低下的平缓细石坝。中厅到內厅洞顶陡然垂下,形成洞壁,只在洞壁中间的下端开了一个米多高、两米多宽的蛤蟆口,人只能蹲下身子才能通过四米多长的狭窄地段进入內厅。
內厅有一30米长、20米宽,约60来平方米的平坝。跨过过60米宽平坝再向里走,就是一面宽十几米湿滑而斜上的钟乳石坡,石坡右边是进入洞的下层的掉坑通道,掉坑上有泉水流下,坑内雾气弥漫,没有强光照明与绳索帮助,很难下到洞的下层。 斜坡左边有一十五六米深的掉坑,掉坑呈三四米宽、近十米长,一面上端与湿滑的钟乳石坡相连,斜缓而下,可以徒步到达洞底,但是那里没有前进通道。这个掉坑顶上空间颇高,估计有五六十米高,在坑坎上矗立着三座高二十几米、直径近两米的石笋,较为壮观。石笋左边有一块五六米宽、**米长的大石板,石板左端里边又是空旷的大掉坑,掉坑可能有五六十米深,一般照明看不到底,丢块石头,很快就能听到回音。顺着湿滑的石钟乳斜坡向上向左前方,通过一段桥梁似的狭窄石板、石板边沿有细窄的缝隙下面是空的,洞右壁有滴水溅落生成的大片钟乳石花、石幔。向前三十几米,就进入洞上层的內厅,內厅入口处有一狭小的天窗,可以看到一线光亮。那应该就是金龟堡与大旗坡相接处的天坑所在。內厅是大片白色石钟乳悬挂、矗立的美景地段。很可惜的是,那些石钟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当地人与外地人勾结进行了大规模的采集破坏。內厅有两个主道,各宽约五六米,长七八十米。洞顶空间高三四米至六七米。內厅地面是白色平缓的钟乳石地面,再向里没有通道。
金铃洞整体状况是什么样?如今还是个谜。一般人只到过洞的上层的外、中、内、后四个厅。下层,因缺照明和绳索等安全工具,人们未敢涉足。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金铃洞很秀美。银老大曾经听采硝人说,大概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银老大当时才20来岁。有一年冬月初,从山梁那边施南白鹊坝来了一个采硝队,一共四人,领头的人姓何,好像名叫何祖旺,是银老大学习中草药医生的师傅何祖雄老先生的堂弟。人们都称何祖旺为何硝神。据说何硝神对哪些洞有硝没硝,看得很准,所以,人们说他有神人的慧眼,称之为硝神。何祖旺带来三个二三十岁的小伙,来到了金羚洞群,他们先到金羚洞外面转了一圈,然后就来到金羚洞里。据何硝神说,金铃洞内通风,通风的洞就有出口和天眼,就容易形成硝芽。所以,他们进入了金铃洞的下层。他们当天上午一早进洞,没有从洞口返回,而是在傍晚时分从离洞口两公里多的陆家嶆的一个天坑里爬出来的。据何硝神等人回来说,洞内有硝,但储量不大,他们每个人直接带回来一布袋硝芽,总计大约七八十斤。所以没继续开采。银老大之后从他师傅何祖雄那里得来消息,何硝神他们当时找硝只是个幌子,真实目的是进洞寻找宗家地主隐藏的钱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