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谁出主意谁就去-第2/4页

加入书签
    「建奴屯兵锦义之间,将为持久之计。」

    这就直接把方一藻的判断给推翻了。

    「所以今日筹辽绝不能单纯说守,必守而兼战,然后可以才能守得住;

    而战又非浪战,必正而出之以奇,然后可以守其战。」

    大抵是从贺今朝那里学习的经验,先打赢了才能更好的守住。

    崇祯对此方略极表称赞

    。

    看看洪承畴,不愧是他最能拿得出手的督师。

    「此数语,真老成筹边,即韩、范(韩琦、范仲淹)方略都比不过此督臣啊。」

    对于崇祯夸耀的话,洪承畴当然听不见,但兵部以及阁臣们全都听见了。

    洪承畴的战略部署。

    以吴三桂、刘肇期官兵一万分驻于松山、杏山之内。

    以吴国俊所率一万五千四百出镇于前屯、中后之间。

    以防蓟官兵一万六千仍分布于中协四路、东协建昌、冷口、西协墙路之界。

    以山海、永平抚臣朱国栋驻关门,以镇臣马科出中前。

    洪承畴此举就是要把吴国俊派到辽东战场上与清军厮杀。

    兵部认为,洪承畴这一方略「战守双筹,内外兼顾,切中机宜。」

    请求崇祯予以批准实行。

    同时,兵部指出,洪承畴提出的方略,需要作出小小的调整。

    毕竟主意都让洪承畴出了,那不是显得「中枢」没有参与感吗?

    调整如下,第一,抚臣不宜移驻塔山。

    此城低,四面皆高,是受敌之所。

    如清兵一部出高桥,就会切断塔山与松、锦的联系。

    如出连山,则切断宁远与塔山的联系。

    因此,抚臣仍居宁远为上策。

    第二,督臣不宜驻中后,应暂驻前屯为安全。

    第三,洪承畴主张调喜峰口、董家口官兵出关,而以通州兵移驻喜、董两口。

    兵部指出,目前清兵没有西进迹象,通州兵没有必要调防。

    吴国俊还有重任,无需跟随大军行动。

    兵部强调,洪承畴最担心的是「锦州运道中梗,樵采不通」。

    再就是「兵民降夷杂居,仓中米豆甚少」。

    他还担心出关士卒数多,关外粮草一时难以供应。

    上面提出的问题,朝廷都会给予解决,你把心放肚子里吧。

    然后他们建议崇祯,由洪承畴主要治理辽东之事。

    毕竟按照大明的传统。

    谁提的主意,谁就去干!

    更何况你洪承畴如此有本事,不挂帅督师,舍你其谁?

    崇桢批准了洪承畴的方略和兵部的补充意见。

    责令户部速发天津米豆,运到前锋。

    宁远饷司「务要多方接济」,不得疏虞。

    洪承畴本想跟皇帝出出主意,同时把吴国俊这个不安分的人给送到辽东战场上,让他证明自己对大明的忠诚。

    就算证明不了,也削弱一下吴国俊的军事实力,让他变得更加可控。

    没成想洪承畴这个主意出完之后,他把他自己给主动送上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