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突然认真起来-第2/3页

加入书签
 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在398c时密度最大。固态水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所以冰能漂浮在水面上。水结冰时,体积略有增加。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为100c,凝固点为0c。水分子是极性的,即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这使得水成为一种很好的溶剂。很多常见气体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气相分压等因素有关。

 水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物质,正常情况下身体每天要通过皮肤内脏肺以及肾脏排出15l左右的水,以保证毒素从体内排出。儿童体内有80的水,老人体内则有50%60,正常中年人体内则有70的水。水在机体内有许多重要功能: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分;水在体内起溶媒作用,溶解多种电解质;水在体内起运输作用,可以传递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内分泌物质等;水有较高热导性和比热,可作为载热体在体内和皮肤表面间传递热量,有助于人体调节体温。

 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有许多各不相同的认识,各有各的道理,但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于科学家们收集更多的客观证据,以揭开这个谜。众所周知,地球表面72的面积被水覆盖。然而,地球上的水从哪儿来,却始终是未解之谜。科学家通过对来自陨石和地球地幔岩石样品的同位素分析显示,水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此前预期的要晚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反驳了此前很多科学家所持有的水是地球形成阶段时期由陨石表面的冰层转变而来的说法。地球上水的起源和形成时间决定了地球演化的方向和生命起源的时间。对于地球上的水的来源,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外源说和内源说两种说法。

 外源说顾名思义,外源说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地球外部。而外来水源的候选者之一便是彗星和富含水的小行星。被誉为脏雪球的彗星,其成分是水和星际尘埃,彗星撞击地球会带来大量的水。而有些富含水的小行星降落到地球上成为陨石,也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为055,有的可达10以上,其中碳质球粒陨石含水更多。球粒陨石是太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陨石,大约占所有陨石总数的86。正因如此,一些科学家认为,正是彗星和小行星等地外天体撞击地球时,将其中冰封的水资源带入地球环境中。

 然而,科学家研究发现,大多数彗星水的化学成分与地球水并不匹配。此外,上述科学家认为,既然陨石是在地球形成阶段就已经降落到地球的,那么应该在地球的地幔中留下相应的化学痕迹。如果水确实是在这一阶段由陨石带到地球上的,那么地幔中的同位素水平和陨石中的同位素水平应该相同,而当他们将陨石中钌同位素及地球地幔中钌同位素进行对比分析后却发现,两者的同位素水平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据此,科学家表示,这证明,如果水确实是由彗星或小行星带到地球上的,则其来到地球上的时间并不是地球的形成期,而是地球演化到形成地壳和地幔之后的时期。但并不排除另一种情况,即水最开始其实是星际尘埃的组成部分,而地球则正是由星际尘埃所组成的。外来水源的另一个候选者是太阳风。太阳风是指从太阳日冕向行星际空间辐射的连续的等离子体粒子流,是典型的电离原子,由大约90的质子7的粒子和极少量其他元素的原子核组成。

 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的氢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地球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据估计,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15吨这种宇宙水。这种水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到地球上。更重要的是,地球水中的氢与氚含量之比为6700∶1,这与太阳表面的氢氚比也是十分接近的,这可以充分说明地球水来自太阳风。

 但太阳风形成的水是如此之少,在地球45亿年生命史中,也不过形成了675亿吨水,与现今地球表面的水贮量不过九牛一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