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切勿舍本逐末-第2/3页

加入书签
 宋代是华夏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华夏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着。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惠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着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着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bj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桉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廉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着,如1805年的《兰惠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惠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惠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惠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惠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着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惠》;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着的《厦门兰谱》。

 哼哼,这些可不是你给我的那本书上的,而是我自己总结的,怎么厉害吧!别的不敢说,能知道这些的可不多!周仁美说完,一脸骄傲!

 许卫国澹澹道:老先生文化底蕴不错,不过咱们是园艺,虽说园艺对历史文化需要了解不错,但主要并不是这些,继续吧!

 我本来还想听听许卫国的夸奖的,结果却等了这么一句话,周仁美心里那叫一个气啊!

 其他的我也知道!周仁美吼一声,便继续说道:兰花通常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包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芯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芯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芯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