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军改-第2/3页

加入书签
 想要天下变得更好,可不仅仅只是从现代搬运物资那么简单。

 教育,才是最基础的东西。

 没有教育,很多东西都是水上浮萍。

 百姓多了,孩子自然也多。

 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应当进入学堂学习。

 他们年龄要么还小,要么不认识字。

 先教授他们基础学问,让他们先认识字,明白礼义廉耻,明白道德正义。

 等基础扎实了,再从现代搞一些小学教材,学习科学、数学等学问。

 以后也要教导他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问,只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慢慢来,不着急。

 学校目前还在修建,为了管理方便,只修建了一个学校。

 也正是因为只有一个学校,所以占地面积和校舍房间都特别多,一时半会还没完工。

 至于学校里面的老师,西安府多的是落魄穷酸秀才,他们大多迂腐,但教人识字,也没什么问题。

 普通百姓,农闲时也会组织起来,学习识字,算术。

 愚民之策不可取,想要民族解放,就必须让他们学会知识。

 古代的那些统治阶级,很喜欢念叨这样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真实的意义,就是如此吗?

 恐怕不尽然。

 这句话出自《论语·第八章·泰伯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圣人的意思,大概是,“如果百姓可以的话,就让他们自由去做,若是不可以,就让他们明白道理,让他们明白真理。”

 可是,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将其解释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在孙杰这里,必须要开民智,必须要行教化。

 如今天下,是大变化之时。

 西方已经开始了大航海,若是不能大兴教化,如何才能屹立世界之巅?

 除了这个学校之外,孙杰还打算筹建一个军校。

 目前兵马多了,基层军官数量也与日俱增。

 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大多不识字。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行军打仗更是学问,必须要掌握知识。

 知识对一支军队来说,那是精神支柱。

 不止军官,普通士兵也要学习文化,也要增进知识。

 军校尚未建立,地址还没选出来。

 但孙杰已经有了规划,等这次战事回来,便着手处理这事。

 ……

 兵马数量多了,之前的事,也该考虑了。

 许久之前,王笔向孙杰说过军事。

 要把大体框架构筑起来,以这些人为骨,以后招募而来的兵马,充为皮肉。

 之前孙杰很忙,加上兵马数量不多,一直没有施行。

 但这次,兵马数量加起来有八千余人,也达到了要求。

 孙杰没有偏听偏信,没有拍着脑门自己想。

 将陈虎,赵大顶,梁五,王笔,以及军中的那些基层士兵集中到一起,共同商讨此事。

 此事事关重大,事关以后军政大事,如何能马虎?

 参将府(孙杰住处)前厅,孙杰高坐主位,厅下人员,按照官职大小,分坐两排。

 这些人,崇祯可没有安排,严格意义上来说,压根不是军官。

 不过,孙杰毫不在乎。

 只是人数众多,那些百户们大多站在后面。

 “诸位,今日之事,是为日后军政大事所虑。如今已有八千兵,该怎么改制,还望诸多能多多建言,不要怕出错,为了军政大事虑,诸位可畅所欲言!”

 孙杰开了腔,定下了主题基调。

 坐在厅下的王笔不停的点头,脸上满是笑容。

 臣望主明,如今孙杰要干什么事,王笔心里早有考量。

 做手下的,最害怕遇见那种一根筋,听不进去话的主公。

 孙杰这种做法,不敢说前无古人,但也当得上贤明一词。

 不偏听偏信,光这一条,就超过了天下间很多将领。

 孙杰这样做,不仅仅是万全考虑,其实还有一个考量。

 那就是提高基层军官,对军事的参与度。

 有些时候,人就这么奇怪。

 提高参与度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可对这些基层军官来讲,意义非常。

 传统官军那里,基层军官就是基层军官,你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不要管。

 短时间倒也无所谓,时间长了,这些基层军官就会变得木讷,甚至有些呆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