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薄利多销-第2/3页

加入书签
        这时,在纸浆中和入杨桃藤煮好的汁液,慢慢的倒在事先准备好的一片片竹帘槽内。

        让纤维均匀地平摊在竹帘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湿纸页,最后把抄成的湿纸移置在抄纸槽旁的湿纸堆上。

        第一次制作,没做多少,大概做了一百多张。

        用一块木板,平整的压在湿纸堆,轻轻用力,将纸张中的水分压出来。

        最后,就是一张张摊开,晒干。

        一连忙了几天,反复尝试,终于,一百张厚薄均匀,色泽白皙,挺括的宣纸,大功告成。

        赵平估算了一下成本,芦苇不要钱,碱石,石灰,廉价的很,秘密配方杨桃藤也是从山上采掘的,不要钱。

        费钱的主要是炭火钱,以及少量的人工费。

        每张宣纸成本只在一到二文铜钱左右。

        拿着造好的一叠宣纸,赵平马不停蹄,赶到县城,找文房阁的邱掌柜。

        “邱掌柜,你这里收不收好纸?”赵平将一叠宣纸放到桌子上,问道:“邱掌柜掌掌眼,我这种纸,能值多少钱?”

        邱英发卖了几十年的笔墨纸砚,对造诣不浅,他一眼就能看出这批宣纸,不亚于从徽州进货来的白宣。

        狐疑的望了他一眼,拿起上头一张,轻轻甩了甩,感受挺括和重量。

        和徽州白宣的手感,不相上下。

        再透光验看厚薄,好的纸,通体厚薄如一,质量差的纸,透光能看出杂物。

        这纸的透光性,和徽州白宣也不相上下,甚至仔细对比的话,还要更均匀些。

        邱英发又在桌子上铺开一张,提笔沾墨,试着书写了一段文字。

        墨色沁染,笔触细腻,透而不破。

        端的是上好的宣纸。

        他有些诧异,问道:“赵平,你这几天是不是到徽州去了?”

        在邱英发看来,赵平一定有啥事,去了一趟徽州,顺便进了些宣纸来,捎带着赚些差价。

        赵平嘻嘻一笑,说:“邱掌柜,我长这么大,连九江府都没去过,哪里去过什么徽州啊。”

        邱英发想想也是,此去徽州,五百里水路,他一艘小渔船,哪里去的了这么远。

        “那你这宣纸,是从哪里贩来的?”

        “呵呵,邱掌柜,你只管帮我估价,合适的话,我就卖与你,不合适的话,我就去别家试试。”

        邱英发又问:“你这纸,有多少量?”

        “现在只有眼前这些,若是价格合适的话,今后我应有尽有。”

        邱英发捏了捏胡子,立马换了一副嫌弃的表情,说道:“你这种纸,比徽州白宣差太远了。三十文一张出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