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东林三君——赵南星-第2/3页

加入书签
    神宗以为孙鑨等人结党专权,拒不认错,加上内阁拟职以辩护为名暗指**星“是已非人,抑扬太过,致招訾议”,导致最后孙鑨罚俸、**星降三级。李世达等上疏挽救,却更贬斥**星为平民,上疏论救的王汝训、魏允贞、曾乾亨、于孔兼等一大批人受到牵连,孙鑨亦辞官归,到最后,这场轰轰烈烈的京察以失败告终。

    **星被削籍为民,到天启年间被起复期间,他闲居乡间,名声更大,与邹元标、顾宪成为“三君子”。朝廷内外上疏推荐他的不下百十起,但最终没被起用,在此期间,**星创作了大量反应朝政和隐居生活的诗词,并始终关注朝政,写下了为数不少的忧国之诗。

    明光宗即位,朝廷起用**星为太常少卿,辞不就职。明熹宗即位后,有意启用老臣,不久改任右通政,提拔为太常寺卿,**星均推辞不就,在明熹宗的再三催促下,**星以七旬高龄再度出仕,到任后又提升为工部右侍郎。数月之后,授官左都御史。

    朝廷考核在京官员,**星把治理国家当作自己职责,因原给事中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在万历朝时结党营私、扰乱朝政,**星建议贬黜,而他们四个人分别是齐党、楚党领袖。吏科都给事中魏应嘉极力不同意。**星著《四凶论》,终于同考功郎程正已认定四人不合做官体统,其他考核汰除情形,完全跟他做考功郎中时相同。浙江巡按张素养举荐部内的人才,包括了姚宗文、邵辅忠、刘廷元,**星揭发他的错误,张素养被定罪剥夺俸禄。

    在此之前,巡抚地方的人有提拔举荐人才的先例,**星已上疏制止了,而陕西巡抚高弘图、山西巡抚徐扬先,宣府、大同巡抚李思启,河东巡抚刘大受,还按旧例继续实行,**星一并上疏弹劾他们。

    **星替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期间东林党势力昌盛,在**星的安排下,高攀龙、杨涟、左光斗执掌法令;李腾芳、陈于廷辅助选举;魏大中、袁化中主管科道;郑三俊、李邦华、孙居相、饶伸、王之寀等人全部放在部里执政。而这四司的下属官员邹维琏、夏嘉遇、张光前、程国祥、刘廷谏也都受到民众的称颂。

    此时,人们千方百计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而言官尤为横行,每逢文选郎外出,就在半道上将他拦住,替别人求官,得不到满足诽谤他,或者把他赶走。选官者对此无可奈何。**星一向憎恨这种现象,锐意改革,人们畏惧他的刚严,不敢对他有什么请求。有一位给事赀郎请求盐运司的官职,**星就将赀郎注籍在王府里,而将给事派往外地。知县石三畏一向贪财,巴结权贵将要调任京职,**星也把他安置在王府里。当时进士没有在王府做官的,**星却不顾惜。

    给事中傅櫆以邹维琏改任吏部,而自己不知道为由,首先凭借汪文言发难,弹劾**星改变旧制,培植私党。邹维琏引咎辞职,**星上疏挽留他,小人更加不满,正好杨琏上疏弹劾魏忠贤,宫中太监与政府官员更加对立,势同水火,**星于是闭门乞求退休,熹宗不许。高攀龙弹劾崔呈秀,**星疏论让他充边,崔呈秀处境窘迫,连夜跑到魏忠贤的住处,叩头哀求,说:“**星、高攀龙、杨涟等人不走,我们二人将不知死在哪里啊。”魏忠贤深以为然,于是和他一起制定阴谋。

    时山西巡抚空缺,河南布政使郭尚友垂涎此职,**星因太常寺卿谢应祥有名望,将他列为首选,获圣旨批准。然而御史陈九畴受魏广微的指使,说谢应祥曾出知嘉善,魏大中是他的门生,魏大中以师徒关系的缘故,同文选郎夏嘉遇商量启用他,徇私舞弊理当斥责。

    魏大中、夏嘉遇上疏争辩,语言涉及陈九畴,陈九畴再次上疏极力诋毁,二疏一起交给部里讨论。**星、高攀龙确切指出谢应祥是因为在群众有声望而被推荐的,魏大中、夏嘉遇没有私情,陈九畴的胡说不能相信。魏忠贤大怒,假传圣旨废黜魏大中、夏嘉遇,连同陈九畴一同被废黜,而斥责**星等人相互勾结、结党营私。**星立即引咎辞职,魏忠贤再次假传圣旨痛切责备他,放**星回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