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正德臣将——谷大用、鲁麟等-第6/9页

加入书签
    陈天祥,字元吉,南直隶吴江县人。授青州府推官,升御史。迁陕西西安知府,有治绩,民立生祠祀之。进山东按察副使,整顿天津兵备,镇压刘六、刘七农民起义,进太仆少卿。再进左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兼督军务,讨平苗民起事,进左副都御史,提督三边军务。

    王宸,字具赡,其先河南郏县人,因从军入籍于北直隶真定。授吏科给事中。时辽东守臣妄杀夷人冒功,王宸奉命往案,予以惩办。未几,迁刑科左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改吏科都给事中,升光禄寺少卿,转为南京太常少卿,升南京光禄寺卿,进为应天府府尹。

    魏英,字士华,号赧古,浙江慈溪县人。历官御史、湖广按察副使、江西右布政使,终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致仕归。有《赧古集》。

    丁凤,字应韶,北直隶蠡县人。授户部主事,历鸿胪寺丞、少卿、南京鸿胪寺卿、应天府尹。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召入为通政使,官至兵部右侍郎。以病致仕,

    靳贵,字充道,号戒庵,南直隶丹徒县人。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刘瑾擅权于政时,靳贵被调为光禄寺卿。后复原官,进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在朝侃侃敢言,略无顾忌。主持科举考试,崇雅斥浮。但在内阁三年,无所建树。为言官所劾,遂要求乞休,诏准。

    陈恪,字克谨,号矩斋,浙江归安县人。授宿松县令,升御史。正德初,官江西副使,逆刘瑾,被革职除名,后复官为贵州副使、提督威清等处兵备,升贵州按察使。历山东右布政使、河南、江西左布政使,时吏部奏表彰天下能吏,以陈恪为第一。未风,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改大理寺卿。卒于官,年五十七,有《小孤山诗集》。

    刘丙,字文焕,江西安福县人。改庶吉士,升御史,巡按云南。后督两淮盐课,中官请用二万引为织造费,部议许给,刘丙力持不可,得减四分之三。历福建、四川提学副使,四川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进工部右侍郎,入山采木卒,赠工部尚书,谥恭襄。

    张津,字广汉,广东博罗县人。授建阳知县,筑城防盗,建朱熹、蔡元定诸贤祠,置立祭田。弘治中,改为大城知县。迁泉州知府,因逆太监去官。四年复官为宁波知府,有惠政。改山东左参政,进南京右佥都御史,专理操江。转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疏请停止织造。终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吴俨,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人。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

    李逊学,字希贤,号悔斋,河南上蔡县人。改庶吉士,授检讨。升浙江按察司佥事。改陕西,进副使。后三任山东学政,所至务崇宽厚,颇得士心。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次年,入翰林院兼侍讲,进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不久,任礼部左、右侍郎。进为南京礼部尚书。以奉贺表入京,改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入内阁,专管诰敕。并奉命教授庶吉士。卒于官,年六十四,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石玠,字邦秀,北直隶藳城县人。由汜水县令召为御史,出核大同军饷,按甘肃、陕西,所上边务,悉中机直。正德中,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召入为兵部右侍郎。历兵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巡视辽东,出关抚谕海西各部,辽东稍靖。后擢为右都御史掌院事。进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因论救谏阻南巡诸臣,为权幸所怒,遂引疾归家。

    洪远,字克毅,号仙斋,南直隶歙县人。授莆田知县,升南京福建道御史、浙江佥事,历副使、按察使、四川、陕西左、右布政使,为官廉洁。再迁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改南京大理寺卿,迁南京右副都御史理院事。不久进南京工部尚书,值宁王宸濠反叛,修城池,治军械,冒暑得疾,卒于官,年七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