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四书五经-第3/4页

加入书签
        短暂的失神后,容娟当场就在院子里翻起了跟头,又被容泽斥责了一番。

        看着堆成小山一样的菌子,容景也笑的合不拢嘴。

        “挑十斤左右,明天去锦州城集市售卖。留几斤最近我们自己吃,再送点给张大叔和肖大叔家。剩下的先晒干,再做打算。”

        容婷应了一声,立刻忙活去了,容娟见状也跟着帮忙。

        容泽则跟着容景,绕过一个个长满平菇的草垛子,来到了角落处几个光秃秃的草垛子面前。

        这些草垛子是用于培养香菇、金针菇、木耳、草菇等其他菌种的。目前毫无动静。

        “父亲,我们再挖个地窖,然后再搭个棚子吧。”容景说。不同品种的蘑菇对空气、日照、温度湿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她只能不断的尝试。

        容泽自然是立刻就同意了。

        随着容景探索其他种类蘑菇的养殖,她的四书学习也渐渐到了尾声,容泽照例对她考核了一番。

        首先依然是背诵,容泽分别抽取了《大学》的上半段、《中庸》的下半段。以及《论语》中的《公冶长》、《泰伯》、《乡党》篇,和《孟子》中的《公孙丑》、《梁惠王》、《尽心》篇。

        容景轻松背诵。

        然后是阐释经义。容泽共出了三道题。

        一、正名何解?

        二、食色,性也。何解?

        三、圣人之仁与亚圣之仁,何异?何同?

        容景:!

        很好,名词、句子解释,对比说明。她仿佛回到了研究生考试的考场。

        “每题字数不拘,但必须上百。”容泽道。

        容景深吸一口气,开始答题。

        第一题,正名。是孔子提出的思想,她摊开纸张,拿起毛笔,蘸上墨水,写了起来;“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注1)”

        第二题,其实考察的是孟子的人性论。“食色,性也。”是告子的观点,认为人性就是热爱美食、美色,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天性,即“生之谓性”。但孟子却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人性并非天性,而是带有道德意义,人性本善,人人都有“恻隐之心”。(注2)她略一整理思路,便开始答题。

        第三题,是比较分析。儒家曰仁,孔、孟都论仁,这二者有何异同?容景想了想,写道,“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克己复礼为仁。再,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仁……亚圣以人有不忍人之心,为仁。君子行不忍人之政,为仁政。以德治民,此为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注3)

        容景很快答完了题目,然后呈给容泽。容泽边看边点头,短短时日,容景的台阁体就写的有模有样了,字迹工整,毫无涂改、错字。回答语句精炼,引用经典恰当,解说清楚,条理清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