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事了-第4/5页

加入书签
  “不做,偶尔吃顿忆苦饭也是不错的选择。”说完看见老姐要冲出来,马上扬了扬手里的袋子“姐,你看我买的腊味还有菜干,改天给你做煲仔饭吃。”

  “算你识相,饶你一次!”

  把东西放好,回到屋里继续抄书,先抄两本找机会送去试试水。到了晚饭时婶儿还问了傻柱相亲的事,小卫就照实给说了,婶子皱着眉头“这事难成啊。”看小卫嘿嘿的笑了笑,然后就打一下“有啥就直说。”

  小卫也没藏着掖着“我看能成,柱子哥一口一个妹子的喊了,明显喜欢上了,他那脾气死倔死倔的,就是用火车头都拉不回来。而且还有老太太看着,那女的也翻不了天。再有就是这些年给柱子哥也没少介绍,都没看上,错过这个下次还不知道啥时候呢。。。。。”

  这天小卫正看着报纸上面登的《汉字简化第一表》,简体汉字终于来了。想到前世有wanwan人一直叫嚣,说为什么隋唐之后文字为什么变化的很少就是因为繁体字已经很完美,还说使用繁体字的港苔地区在60年代识字率也很高,简体字对于识字率没有帮助。

  古时候文字和书籍是统治者统治底层的工具,他们就没想着普及教育,免得百姓因为懂的太多而影响到王权。至于第三点,不谈人均的投入教育,不谈人口规模,不谈老蒋当年运走的真金白银说这些有意思吗。繁体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也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历史,其实有些人应该多感谢那些让他们还有机会研究繁体字的人。

  到了晚上,何大清带来了一个消息:明儿柱子去把乔月接来,后天登记结婚。何大清和老太太最后还是同意了,原因之一就是乔月家就她一个了,有老太太看着,乔月再作也作不哪去。而且等嫁了过来生了娃,丈夫和孩子就是她唯有的亲人了,自然会为老何家着想,会算计也不是啥坏事。

  第二天下午,小卫晃晃悠悠的来到四合院凑热闹,主屋已经被重新打扫了一遍,雨水先跟着老太太住,何大清去了小屋住,家里又添了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屋里的东西倒是没动,都是不错的家具。

  看见何大清和老太太在屋里忙着布置,过去打了招呼就退了出来,自己在里面碍事。想了想掏出一包花生瓜子,刚才看见阎老师在旁边摆摊,在找他唠嗑去,他那位置是VIP席位,进出巷子都得从那过。

  巷口的供销社门口,阎老师穿着一件棕色的灯芯绒外套、围着条蓝色围巾,两手揣着坐在板凳上,前面放着一张小桌子还有一个小板凳,再挂个帆的话妥妥算命瞎子。提喽着花生瓜子来到桌旁“阎老师,我在这等会柱哥。”

  “行啊,快坐吧!”阎老师瞥了眼花生瓜子但也没说啥。听着阎老师聊着老京都的故事,之前他是一家粮行的账房,打的一手好算盘,口才也不错,所以现在在教4年纪的数学。

  “想当年东家修院子的时候,要按着淄禁城里的式样修建,把这四九城木厂的老板都请到了家,哪家都有百十号人,那差点打了起来,最后……”听着阎老师滔滔不绝、似真似假的讲着往年的老事,也没打花生瓜子的想法,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小还是阎老师还没进化。

  不过小卫也没打算干聊,把袋子放桌子上喊着阎老师吃,就这样吃吃聊聊1个多小时,中间阎老师还倒了两茶缸高沫过来。眼看着都快到下班时间了,傻柱终于把媳妇带了回来。傻柱推着自行车走在前,乔月背着个包袱和他并排走着,再看后面,马牛羊三剑客到齐了,一人背着个大包袱,跟阎老师打了招呼,迎着5人走去。

  “柱子哥,你可真够久的,何叔和谭奶奶家里等着呢。”

  “傻柱,这几位是?”阎老师也跟着过来,问道。

  傻柱一把拉起乔月的手“三大爷,这是我媳妇!”

  乔月也跟着喊了一声“三大爷。”

  小卫注意到马仁礼眼皮跳了跳“牛逼啊,送自己前未婚妻结婚,不过这次三人咋都来了。”随即往他们三走去“马大哥、牛大哥,你这么怎么也来了,这位是?”

  “小卫啊,这不是乔月也没啥亲戚,我们几个过来当一下娘家人,毕竟一起生活了6、7年。还有就是听说阝夹西有一种高产防虫的玉米种子,但是那边太远了,所以想着京都说不定也有,就顺便来问问。”牛大胆闷声说着,然后又指了指跟着的女性“这是杨灯,你喊灯儿姐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