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不必如此。”
曹性赶忙摆手打断,轻声道:“你们姓曹,在下也姓曹,说不定数百年前,咱们还是一家人呢,这点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倒是将军您......”
曹性自然一眼戳破了曹纯的关切,压低声音:“明明如此喜爱这孩子,却为何还要这般对他,此一战他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
“太鲁莽了。”
曹纯叹口气,摇了摇头:“即便表现得再勇勐,若是战死沙场,又有何意义?这次权当让他长个教训,希望他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曹性身经百战,颔首点头:“将军放心,此子必不会太差,明年朝廷再次举办骑术大比武时,您可以让他来试试,说不定可以入选豹骑,或者是狼骑。”
“在下可以向将军保证,此子若是能在豹骑、狼骑历练两年,将来返回曹将军麾下时,必然会是一柄出鞘的利剑。”
曹纯不由惊诧:“哦?将军的意思,莫非朝廷明年还会举办?”
曹性点点头:“恩,应该是的。”
曹纯大喜:“好,在下一定派人前往参加。”
******
南阳,宛城。
皇帝行宫。
文德殿。
刘辨端坐上首,其下正是应征而来的司马徽。
“恩。”
刘辨仔细打量着司马徽。
其虽然没有想象中那般仙风道骨,但儒雅的气质却是遮掩不住的。
他忍不住点头称赞:“先生真不愧是志才的老师。”
司马徽一揖:“哪里!陛下过奖了,老朽不过是山野之人而已,能得陛下青睐,方才是得天之幸,倍感荣耀。”
“哦对了。”
刘辨摆了摆手,旋即转回正题:“你放心吧,朕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以后不仅由朝廷会从庠序开始,一直到学校,全部修建学堂。”
虽说大汉已经有了足够的教育纵深,但因为不太受重视,所以实际上荒废情况相对严重,刘辨要将其捡起来,的确没那么容易。
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真的不多,可能整个南阳郡加起来,充其量就是数百人而已,想要将其填充入学校,没那么容易。
是以!
刘辨必须从蒙学开始抓起,一点点培养人才,将小初高的教育体系,再次缓缓搭建起来,这样才能逐层实现普及教育的初衷。
司马徽惊叹不已:“陛下果真愿意如此?”
刘辨点点头:“自然!朕可是一国之君,岂能言而无信。”
司马徽赶忙拱手致敬:“若陛下如此,臣司马徽,甘愿为朝廷教育之先锋。”
“很好!”
刘辨大喜,身子稍稍倾出一个角度:“朕是相信你的,但仅凭你一人,只怕难以支撑其朝廷的教育大业。”
“朕希望你能以自身号召力,为朝廷举荐人才,大家团结一致,才可能真正实现大汉子民人人读书的宏愿。”
司马徽拱手,郑重言道:“实不相瞒,臣正有此意。”
刘辨哦的一声惊诧:“不知德操能寻来何人相助?”
司马徽顿了顿:“荆州的庞德公、黄承彦,尽皆是臣好友,颍川的胡昭、陈纪,还有青州北海的郑玄,尽皆与某相熟。”
“你能联系到郑玄?”
刘辨听到“郑玄”两个字,不由惊诧,试着问道。
“恩。”
司马徽肯定地点点头:“可以。”
刘辨立刻补充道:“可他现在不在北海。”
司马徽再次点头:“臣知道,他不在北海,而在南阳!”
“什么?”
刘辨愣怔,惊诧到无以复加:“郑玄在南阳?”
司马徽捻须言道:“没错!两个月前,我们还见面了,他对陛下您评价甚高,如果陛下愿意征辟其入朝为官,想来其不会拒绝。”
“可是......”
刘辨自然不会放弃征辟。
但是,有个问题,他一直想不明白:“郑玄既然在南阳,而且有心报效朝廷,为何不报名参加考课?凭他的本事,必然可以高中。”
“恩。”
司马徽非常认同。
但显然。
他知道皇帝陛下不明白这帮老家伙的心思,只能解释道:“陛下,臣以为郑康成是不愿意与自己的学生争名额。”
“像我们这个年纪,原本就已经过了怀揣治国理想的信念,如今只是想办个精庐,传道授业解惑而已。”
“若非陛下征辟......”
司马徽倒也没有遮掩,轻声道:“臣将来即便终老于南阳,一辈子教孩子们读书识字,都心甘情愿。”
“这怎么能行?”
刘辨毫不犹豫地打断,当即下令道:“德操啊,你以朕的名义,征辟那些与你志同道合的大儒入朝,古今文经学者不限,凡是入朝为官者,纸张每月即可领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曹性赶忙摆手打断,轻声道:“你们姓曹,在下也姓曹,说不定数百年前,咱们还是一家人呢,这点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倒是将军您......”
曹性自然一眼戳破了曹纯的关切,压低声音:“明明如此喜爱这孩子,却为何还要这般对他,此一战他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
“太鲁莽了。”
曹纯叹口气,摇了摇头:“即便表现得再勇勐,若是战死沙场,又有何意义?这次权当让他长个教训,希望他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曹性身经百战,颔首点头:“将军放心,此子必不会太差,明年朝廷再次举办骑术大比武时,您可以让他来试试,说不定可以入选豹骑,或者是狼骑。”
“在下可以向将军保证,此子若是能在豹骑、狼骑历练两年,将来返回曹将军麾下时,必然会是一柄出鞘的利剑。”
曹纯不由惊诧:“哦?将军的意思,莫非朝廷明年还会举办?”
曹性点点头:“恩,应该是的。”
曹纯大喜:“好,在下一定派人前往参加。”
******
南阳,宛城。
皇帝行宫。
文德殿。
刘辨端坐上首,其下正是应征而来的司马徽。
“恩。”
刘辨仔细打量着司马徽。
其虽然没有想象中那般仙风道骨,但儒雅的气质却是遮掩不住的。
他忍不住点头称赞:“先生真不愧是志才的老师。”
司马徽一揖:“哪里!陛下过奖了,老朽不过是山野之人而已,能得陛下青睐,方才是得天之幸,倍感荣耀。”
“哦对了。”
刘辨摆了摆手,旋即转回正题:“你放心吧,朕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以后不仅由朝廷会从庠序开始,一直到学校,全部修建学堂。”
虽说大汉已经有了足够的教育纵深,但因为不太受重视,所以实际上荒废情况相对严重,刘辨要将其捡起来,的确没那么容易。
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真的不多,可能整个南阳郡加起来,充其量就是数百人而已,想要将其填充入学校,没那么容易。
是以!
刘辨必须从蒙学开始抓起,一点点培养人才,将小初高的教育体系,再次缓缓搭建起来,这样才能逐层实现普及教育的初衷。
司马徽惊叹不已:“陛下果真愿意如此?”
刘辨点点头:“自然!朕可是一国之君,岂能言而无信。”
司马徽赶忙拱手致敬:“若陛下如此,臣司马徽,甘愿为朝廷教育之先锋。”
“很好!”
刘辨大喜,身子稍稍倾出一个角度:“朕是相信你的,但仅凭你一人,只怕难以支撑其朝廷的教育大业。”
“朕希望你能以自身号召力,为朝廷举荐人才,大家团结一致,才可能真正实现大汉子民人人读书的宏愿。”
司马徽拱手,郑重言道:“实不相瞒,臣正有此意。”
刘辨哦的一声惊诧:“不知德操能寻来何人相助?”
司马徽顿了顿:“荆州的庞德公、黄承彦,尽皆是臣好友,颍川的胡昭、陈纪,还有青州北海的郑玄,尽皆与某相熟。”
“你能联系到郑玄?”
刘辨听到“郑玄”两个字,不由惊诧,试着问道。
“恩。”
司马徽肯定地点点头:“可以。”
刘辨立刻补充道:“可他现在不在北海。”
司马徽再次点头:“臣知道,他不在北海,而在南阳!”
“什么?”
刘辨愣怔,惊诧到无以复加:“郑玄在南阳?”
司马徽捻须言道:“没错!两个月前,我们还见面了,他对陛下您评价甚高,如果陛下愿意征辟其入朝为官,想来其不会拒绝。”
“可是......”
刘辨自然不会放弃征辟。
但是,有个问题,他一直想不明白:“郑玄既然在南阳,而且有心报效朝廷,为何不报名参加考课?凭他的本事,必然可以高中。”
“恩。”
司马徽非常认同。
但显然。
他知道皇帝陛下不明白这帮老家伙的心思,只能解释道:“陛下,臣以为郑康成是不愿意与自己的学生争名额。”
“像我们这个年纪,原本就已经过了怀揣治国理想的信念,如今只是想办个精庐,传道授业解惑而已。”
“若非陛下征辟......”
司马徽倒也没有遮掩,轻声道:“臣将来即便终老于南阳,一辈子教孩子们读书识字,都心甘情愿。”
“这怎么能行?”
刘辨毫不犹豫地打断,当即下令道:“德操啊,你以朕的名义,征辟那些与你志同道合的大儒入朝,古今文经学者不限,凡是入朝为官者,纸张每月即可领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