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将南阳官员大换血?陛下岂敢如此!-第4/5页

加入书签
方才踏入作坊不远,便见十余辆马车恭候着,秦奋介绍道:“这里是已经炼好的农具,装车以后,便可运至宛城仓库。”

“......”

“这里是废弃的陶范,我们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整理,分类挑拣以后,将其装车运往后院,可以捣碎,重新制作成范。”

“......”

“前方那里便是化铁炉,是收集炼铁炉所产的铁锭,或者废旧铁器当原料,进行熔化,熔成铁水以后,用来浇筑铁器。”

“......”

刘辨一边参观,一边听军师联盟介绍:“没错!这个便是化铁炉,汉朝时期,化铁炉、炼铁炉分工明确,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

“预热区、还原区、氧化区特征明显,真不愧是全国冶铸中心,安排得的确非常到位,辩爷的钢铁事业起步,要比别的诸侯强一大截子。”

“看到旁边那些砖块了吗?全都是特制的耐火砖,化铁炉上修修补补的痕迹,证明这个冶铸作坊可是有些年头了。”

“辩爷,你瞧见那些陶土风管了吗?这是汉朝时,南阳地区流传的一种土法热风铁炉,上面需要的一种预热鼓风管。”

“专家之前便有猜测,这种预热鼓风管是架在炉顶的,结果还真是这样,专家的预判是极其正确的。”

“......”

虽然,通过考古工作,专家基本上可以复原当时的生产环境,但毕竟有些不准确,甚至绝大多数都是基于理论上的推测。

而今......

刘辨亲自来到冶铸作坊,带着军师联盟的专家,一起走过真正的汉朝冶铸作坊,将其真正的生产模样呈现出来,不仅印证了专家的猜想,更弥补了他们未能想象到的空间。

“辩爷。”

军师联盟的声音忽然温柔起来:“专家让我代为感谢你,终于帮他们完善了汉时的冶铸实景,这对于判断汉朝兵器、农具的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刘辨心念一动,轻声道:“专家不必客气,这全都是我应该做的,你们帮助了我那么多,我不过是力所能及的完善一下史料而已,不值得一提。”

*****

新野,邓家。

八角亭。

邓勋一边拾掇花草,一边开口询问:“贤侄,你可听说新野赵家的事情了吗?”

邓同颔首点头:“恩,已经听说了,朝廷为了盘活公有土地,减免口赋、算赋的确非常厉害,别说是赵家,便是咱们邓家,同样有些影响。”

“是啊。”

邓勋长出口气,轻声言道:“赵家不过是个小士族,没有多少田地,如今陛下又遇到这种事情,估摸着今年算是难过了。”

“听说......”

邓勋扭头望向邓同:“赵家的土地几乎没有人耕种了,对吗?”

邓同皱着眉:“小侄派人去查过了,的确如此,不少百姓全都去官府报名了,而且还能领到农具,即便田租贵一些,也是非常划算的。”

“哦?”

邓勋试探性问道:“你已经找人核算过了?”

邓同恩了一声:“核算过了!”

“具体如何?”

“田租虽是亩产的一半,但因为没有了口赋、算赋,而且还能额外领取农具,整体下来,全年应该略有结余,但是不会太多。”

“不过......”

言至于此,邓同补充道:“这项政令对于家中人口众多者而言,便会划算太多,毕竟只要一家耕田,全家都可以减免口赋、算赋。”

“以前给咱们邓家耕种的一些农户,也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这才转投向了官府的土地,不过数量不是太多。”

邓勋自然清楚这些情况。

最近两天,已经有不少族人过来哭闹,虽然各家情况皆有夸张,但总体而言,朝廷的这项政令,的确让邓家小小受挫。

当然了。

跟赵家这样的小士族相比,邓家几乎就是无伤。

毕竟,小士族手里的土地比较少,因此田租会比较高,对于老百姓的盘剥,可是要比邓家、阴家狠得多,如今朝廷政令一出,他们自然首当其冲,全族面临崩盘。

呼—

邓勋长出了口气,倒是没有在意自家族人,反而问道:“你觉得赵家会坐以待毙吗?”

邓同很干脆地摇了摇头:“绝对不会!据侄儿了解,赵家已经在秘密接触县令,毕竟此事是由县令在负责,如果他能高抬贵手,赵家还是有机会的。”

“哼。”

邓勋轻哼一声,冷声言道:“南阳各大县令全部签署了农耕生产责任书,若是完不成,可是要面临罢官的,新野令会那么傻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