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炸锅了(7K大章,求订阅-第4/6页

加入书签
  《星岛日报》是由胡娴的父亲胡文虎创办,而胡文虎在创办《星岛日报》之初的想法,并没有想过要将《星岛日报》创办成香江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他创办《星岛日报》的初衷,不过是为了更加方便的给自家药品做广告。

  却不想后来在《星岛日报》的发展中,生意规模渐渐地超越了他们之前药品生意。

  而胡文虎也有了报业大王的称号。

  有人问胡文虎成功的秘诀,他答道:“疏离政治,不谈主义,在商言商,办报图利。”

  胡文虎去世之后,星岛报业旗下的各个报纸,被胡文虎的子女继承,各自分管一摊,其中药品生意也有人继承。

  胡文虎其人传统观念非常的重,而胡娴虽受胡文虎宠爱,但毕竟是一个女孩子,最重要的她还是胡文虎的养女。

  依照常规想法,不管如何,胡文虎都不可能将香江《星岛日报》交给胡娴打理的!

  而且胡文虎的那些子女也不会同意的。

  但偏偏,胡娴就做到了。

  原来,在《星岛日报》创办之初,胡文虎虽然是老板,但真正将《星岛日报》做大做强的是当时的主编林霭民。

  不过伴君如伴虎,在51年的时候,林霭民因“挪用公款炒股”被革职,他去职时带走报馆10余名业务骨干,另创一家《循环日报》。

  林霭民与胡文虎20多年的宾主关系一夜断绝,这就是轰动香江报业的“林霭民事件”。

  星岛元气大伤,一片混乱。胡文虎代理社长,动员子女全来临时顶班或参与管理。

  可即便是这样,《星岛日报》依然人心惶惶,三年没有缓过元气,后来胡文虎去世,经胡文虎子女商议,以及胡文虎的临终遗言,22岁的胡娴走马上任,担任香江星岛报业的总经理。

  胡娴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她的嫂子不放心,担心胡娴镇不住星岛报业的人,于是提出要跟胡娴一起过去。

  胡娴当时苦笑道:“你看,经理还是个孩子,要人陪着上班?”

  而根据报社的老人回忆,那天胡仙很朴素,提个文件袋,像一名普通职员,来到报馆。她沉着冷静,带有一点忧郁。

  她没有坐在经理室椅子上,召见各级主管,发号施令。

  而是去各部门造访,说话很简短,也很实在。

  “人真奇怪得很,一个年轻女孩子,几句简单朴实的话,居然使我们想发泄的一肚子气不知道何时溜掉了。我们觉得她虽然嫩,但很实在,她的面部表情告诉人们需要支持,是一个可信赖的人,就这些也就够了。”

  一位老星报记者回忆道,他接着又说:“当时一些人听了她的话,认为她很有涵养,有城府,好像是一个猜不透的人。”

  胡娴上任后,推行“事业部制”,层层负责,层层包干,指标落实,定期考核。实施后的第一年,各部门的利润翻番。员工收益增加,对胡仙刮目相看,众人说:

  “这姑娘比她父亲厉害。”

  胡娴把报纸同时销往台岛,并增发欧美航空版。

  后来采取比飞机更快速的办法,利用通讯卫星传递,当日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地开印。

  若论在香江的销量,星岛逊于东方、天天等报;若论在世界的总销量,星岛日晚两报,销量高达100万份。

  自此星岛的利润逐年上升,今年年,报业税后纯利1500万港元;进入80年代,报业年利润逾1亿港元。

  这样的业绩,连欧美一些大报都自叹弗如。

  去年年5月,星系报业有限公司改名为星岛报业有限公司,胡娴仍任董事长。

  公司于6月上市,每股面额2港元的股票升水卖6港元,购者如云。

  胡娴持有公司的86.7%股权,按高峰期市值计,她的股权值4.3亿港元。

  “怎么办?”胡娴轻笑一声,道:“既然楚欢想要玩一把大的,那就陪他了,从今天起,报纸上开一个专栏,专门报道这件事情的进程,他想要让全香江都知道这件事情,那我们就让全香江的人知道这件事情。”

  司徒义明白胡娴的意思,只是想要借助这件事情继续提高《星岛日报》在香江的影响力与销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