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鸡公车队(5)-第3/4页

加入书签
        容静茹莞尔一笑,道:“利剑和静茹想一起啦,不过那里是法租界,日本军队是不能进入的!”

        “那就找个僻背的地方脱掉日军服装!”汶剑波神情亢奋地说:“装扮成乡间运枣的商贩……”

        抗战全面爆发后,上海租界内的华人超过百万万,外国侨民也以十万人计。

        这仅是在册人口,即缴纳租界税赋的人口,并不包含流动人口。

        租界除了人口外,经济发展更是突出;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1936年,租界内工厂数量已经超5000家,也达到了全国半数。

        租界内有商店34万家,全上海超过7万家。

        上海租界不但吸引了众多外商和银行的投资,还成为很多华商发展的首选之地。

        数十家中外银行,以及近乎同样多的、来自上海县及外地的钱庄,使租界内资本运营和资金存量规模,仅次于伦敦、巴黎、纽约,成为远东第一金融中心。

        黄浦江边鳞次栉比的各国风情建筑、灯红酒绿的不夜城,这些世人熟悉的上海滩风情,都发生在租界内,尤其是公共租界。

        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租界的黄金时代,被誉为“东方巴黎”。

        从租界设立以来,人口一直呈现出由上海县城和周边地区流向租界的趋势。

        上海租界的繁华离不开华人的辛劳与华商的投资,但租界当局对华人的歧视和排斥贯穿着始终。

        华人不但享受不到与纳税成正比的待遇,连在工部局任职的华人巡捕,薪金、晋升等各方面都是最差的。

        抗战时期的上海租界算是一个孤岛,是“国中之国”,界内车水马龙,吆喝声不绝于耳,界外却是炮火连天,民不聊生。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上海租界的活动范围是受限制的,毕竟西方其他列强也不允许日本随意干扰本国在当地的发展,只是为了平衡其中的关系,才让出一部分地方给日本。

        1937年,历时3个月的的淞沪会战打响,日军开始逐步占领上海租界。

        会战中,日军直接进入日侨和日资集中的北区和东区,并由日本军队负责维持该地治安,以此作为对抗中**队的一块跳板。

        工部局默认了日本的这一行为,条件是日军不得进攻中区和西区,这里才是租界的精华,是列强要守护的核心利益。

        外滩金融商务区,以及南京路、静安寺等繁华市面都在苏州河以南的中区和西区。

        日本为获取国际舆论的支持,也暂时停下了进攻的步伐,对公共租界的中区和西区不予进犯。

        英美法自然清楚日本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因此也派驻了军队到租界,打算随时应对可能的战事。

        就这样,上海租界出现了很奇怪的一幕:外面枪炮轰鸣,而租界内的人则隔岸观火,租界获得了宝贵的四年和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