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头一瞧,身后站着一位英俊少年,面带微笑看着他。他细一打量,见其上身穿着一件草绿色“的确良”军便服,里边白衬衫外套枣红毛衣,露出雪白领边,在门口电灯照射下,红白相间,泛着亮光——显然是刚刚穿上的新衣。“民警蓝”裤子,长短可身;高跟春呢鞋,窄瘦适宜。加这身材苗条,活像一个大姑娘在那里亭亭玉立,大有“莲花出水,不染淤泥”的风姿。草绿色军帽端端正正戴在头上,水为汪汪的大眼睛,清秀的睫毛,娇媚的双层眼皮,迷人的小酒窝,透出一股高雅的气质。他看着有点面善,细一寻思,“哦,原来他就是站在我们身边,从没开口说话的那位戏邻。”他重新打量了一下对方,回说道:
“唉,我心里却才很乱,想站在这里清静清静。你怎么也出来了?”
“我怎么不能出来?难道有人会挡我的驾不成?”他忍不住失声笑道,“你刚才的一番言语,实实令人钦佩,真乃是才华过人,见解独到,学问渊博,简直可算得上是一位不得时的文人。”
此话乍一听似乎含着一丝讥讽味,但细观他的眼神,完全你没有那层意思。再者,他在校时,由于专注文学,被同学们视为“文人画士”之流,亦习惯了,故此毫不在意。眼前的这位陌生人,满脸纯真,口气诚挚,他听得十分受用,便谦虚道:
“岂敢,岂敢!方才所言,实不敢当。听你的口音,似乎不像这山前岭后人,倒要请教足下尊姓大名如何称呼?”
“小子不才,乃一贱辈之徒,怎敢言‘尊姓大名’?在下姓常名熟字贾珍,要是你不嫌拗口的话,就叫一声常贾珍便了。”
听其说话还真有一丝文绉绉的酸味儿,顿觉十分有趣,便走到近前,细心观看,见他一开口便面带娇羞,红扑扑的脸颊上一对小巧的酒窝随着洁白细碎的银牙起伏而微微跳动,更加显得楚楚动人。因对方是一位陌生人,使他才忍住发自内心的惊叹,只在肚内默默赞道:“这个脸面要是长在姑娘身上,那可真是一位水灵灵、人见人爱的俏美人,只可惜是位男的,真乃造化弄人,实实可叹呀!”他正要开口,却被常贾珍抢了先机:
“据我耳边风所闻,你家住仁村。就不知那位大名鼎鼎的魏毅魏清贞,是否便是足下?你看我猜得如何?”
“你猜得不错,魏毅正是贱名。”一听常贾珍知晓他的名字,就更为惊奇,转而问道,“你是怎么知道我的?”
“我怎么能不知道?”常贾珍笑着反问一句,顾自说道,“不瞒你说,我前年得一对子,只有上联,缺少下联,我想完成,怎奈才疏学浅,钻玩了许多时辰,就是不能对出。因此,我便专门寻找那些有点才名的人来对,但都使我失望。近时听说你最爱钻研文学,谈古论今,无有不通,便想求助于你,总无缘会面。今夜有幸相会,可谓缘份不浅,我怎能不细心打听而当面错过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说此话我真有点承受不起。我亦不过是爱看小说,平时只能给小孩说说古今,哄哄娃娃罢了,怎能登大雅之堂呢!”听说常贾珍要他对对子,忍不住心中痒痒,自谦几句,便即问道,“就不知你从那里得到的,内容如何?说出来先叫我开开眼界,然后咱们共同斟酌,要是机缘凑巧,也许能了你心愿。”
提起这个对子,还有一段令人扼腕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绝色女子,因所愿不遂,便赌气出家为尼。时日无多,便受不了清静之苦,想还俗找个人家。为不屈己才,便想出此联上句,放言说,若有能对出下联者,不论老少俊丑,她都要侍奉终身。此话一经传开,各地才子前来应对者络绎不绝,却无人对上。后来尼姑年岁渐长,姿色减退,便把此联收回,死心塌地走完了佛国之路。以后也就没有人再费心思去对了,一直传到如今,仍是一个绝联。此联的上句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