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开心茶馆-第2/4页

加入书签
        演出照常进行,开场的是邢文韶先生说单口,台上一个人,台下一个人,萧飞现在还记得,那天邢先生说的是《康熙私访月明楼》。

        邢先生说到一半,台下那位观众的手机还响了,邢先生只能停下来,抱着肩膀看那位观众接电话。

        对方也不好意思,挂了电话之后,还一个劲儿的道歉。

        第二个节目,郭德强上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之后,还跟着那位观众调侃:你一定要好好听相声,上厕所必须跟我打招呼,今个真要是打起来,你可走不了,我们后台比你人多。

        当时,萧飞就坐在上场门边上,看着那个观众在笑,他心里却挺凉的,从小就学相声,却只能眼见这门艺术落魄到这种境地。

        不过,心里更凉的还要数郭德强,他为了一条活路,三闯京城,第三次来的时候,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满心热情的要复兴相声,可面对的确实那般尴尬。

        如今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德芸社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不敢说名扬京城,至少在宣武这一片算得上是小有名气。

        在萧飞看来,现在的德芸社缺的,只是一个好的契机,毕竟德芸社没法上电视台、报纸上去打广告,口碑的积累,如果只靠观众们的口口相传,效果微乎其微。

        为什么一直到现在德芸社下午场的演出冷冷清清,而到了晚场的时候,却经常能够爆满。

        因为萧飞的《九头案》?

        萧飞脸再大,也不敢说这么张狂的话。

        说白了,还是因为知道的人少,下午场的时候,观众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还要忙活自家的事,自然来的人就不多。

        而到了晚场,下班的也下班了,放学的也都放学了,吃完晚饭,没地方消遣,住在附近的人们来德芸社听一场相声,也成了不少人的最佳选择。

        萧飞能感觉到,德芸社的观众越来越多了,这一点从烧饼因为“借”板凳,被周围小商贩找到郭德强告状的频率就能看得出来。

        但这种观众的积累速度,还是太慢了。

        康大鹏的出现,在萧飞看来,就是德芸社的的一个绝佳契机,广播虽然比不上电视的宣传效果好,却是最适合德芸社的。

        电视这种媒介再好,也不是德芸社能上得去的,能在电视上表演相声的,基本上都在体制内,人家自己还分不过来呢,不过来捣乱就不错了,哪能想起来照顾草根啊!

        而且,要上电视台去说相声,首先就得对德云社的相声进行无底线的阉割,将行业里普遍认为庸俗、低俗、媚俗的东西统统去掉。

        然后还怎么演?

        俩人站在台上大眼瞪小眼,就剩下一句:今天我们俩给您表演一段相声。

        然后捧哏的来上一句:就这个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