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大略-第2/4页

加入书签
    之后,皇太极风风光光继承了汗位,事实上,能顺利登上汗位,多亏了大贝勒代善让贤。

    说起代善可了不得,他身为正红、镶红两旗之旗主,军功累累,亲侄杜度掌镶白旗,八旗之中就有三旗是他的,且儿子岳讬、萨哈廉、硕讬、瓦克达均是辖领牛录率军厮杀的勇将,并任“执政贝勒”,代善又是第一位后金国大福晋所生的皇子,位列四位大贝勒之首,身居军政要务,还曾当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太子,最有资格即汗位。

    只不过代善敦厚老成,有自知之明,情知自己守成有于,进取不足,而皇太极呢,行动稳健,聪明伶俐,诸将中只有他识字。

    代善若发话,别人哪个敢吱声?!

    皇太极虽然即位为天聪汗,可按照努尔哈赤当年的惯例,仍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另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若想颁发政令,得不到多数贝勒同意,各旗不贯彻执行,那便是一句空话,这种分权制度,结果导致皇太极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

    各地贵族问题不少,彼此争权夺利日益严重,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就差没撕开脸皮干一场了,还有当年努尔哈赤在辽东实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的高压政策,大杀汉民,一个州上万丁口,杀剩千余人的屡见不鲜,这致令辖地汉民纷纷逃亡、暴动,辽东原有军民数百万,几年之内逃走了三百万之多,端的是动荡不安,生产凋敝。

    时局可谓内外交困了,皇太极羡慕明朝君主集权,并着力效仿,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要把奴隶制,扭化为明朝一样的封建制,里面牵涉到许多权贵的利益,难度还是蛮大的。

    不过皇太极也极俱胆略,上台伊始,便大刀阔斧,先设八大臣管理政事,称八固山额真,总管旗内一切事务,国家有事,与诸贝勒偕坐共议,狩猎出师,各领本旗兵行,且负有稽察责任,这大大削弱贝勒们的权力,加强了汗权。

    第二步,将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强调满、汉一体,审罪、服役不再有差,禁止属下私至汉官家勒索财物及骚扰,如今汉人安定,均称满洲为乐土。

    第三步,停止修扩原来的明长城,恢复当地汉人农耕事业,就连满族也把农业作为本业,专勤南亩,重视根本,岁入粮食供养大金国民,不再受制他人。

    天聪元年(天启七年)二月,又攻入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分化它与明朝的同盟,但皇太极也清楚,这只是权宜之举,一直以来,不管朝代如何更迭,朝鲜都是‘****’的附庸,想要它真正归心,恐怕很有困难,不过打下来也有好处,至少明朝对大金闭关锁国的时期,能从朝鲜的纳贡和开市中,获得一定物资,或者以朝鲜为中转站,从明朝那里购回缎、布、农具和铁锅等用具,甚至军资。

    沈阳,这座刚刚复兴起来的城市,短短四年已初具规模,井字形街道中央,便是盛京皇宫,占地1800顷,皇宫初建于天命九年(1624),此时,大衙门和十王亭才建成不久,人置其间,还能闻到一股子的新木气。

    大衙门建于须弥座台基上,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殿前两柱雕有蟠龙,架势比不上明朝的京师,但威严性一点不差,这是金国权力的象征。

    今儿,又是集会时间。

    这个时候的皇太极,还无法完全掌握汗权,诸贝勒率大臣朝见,不论旗分,仍以年齿为序,但皇太极帝王应有的威赫,却是无法掩盖的。“我大金国经过一年整顿,民生如常,国事平澹,各位以为,接下来又该如何?”

    “可汗。”贝勒阿敏虚抱一下拳,这声可汗,叫得可是不甘不愿。他父亲舒尔哈奇,与努尔哈赤是两兄弟,家业大了,自然会有权力上的摩擦,当年,父亲靠明廷暗中支持,差点就可以坐上建州右卫都督之位,自治满洲,不幸却被努尔哈赤察觉,于是获罪被囚,最后父亲在狱中不明不白死去,成了疑案,甭管当时努尔哈赤的表情有多痛惜,可那里面的蹊跷,又有谁不清楚?!原本努尔哈赤还想斩草除根杀掉自己的,所幸被其他贝勒劝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