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交易-第4/5页

加入书签


    清楚‘国权不下县’的事实后,楚峰知道闻一言其实外强中干,不慌不忙说:“世途凶险,建立山庄、蓄养家奴,都只是为了自保,据我所知,宁德县境内,只有一个千户所,最多四、五百兵,再加霍童一处巡检司,又都是临时佥点乡民弓兵,你看我这家大业大的,若遭宵小觊觎,不知闻大人可否保我身家平安?”

    的确,楚峰资产庞大,靠县衙门那寥寥几个差役,远不足以保障平安,而惟一的巡检司,又鞭长莫及,蓄养家丁无可厚非,揭过不提也罢。闻一言又哼声问:“楚公子揽万余流民,自行统辖,置我这一县之长于无物,又是什么道理?!”

    楚峰轻淡笑笑:“自我统辖实属情非得已,小子久闻大人贤名,但不是我小瞧大人,你虽身领皇命,为一县父母,可是直至今时今日,你又给御下子民带来了什么?宁德敝陋、颓败、贫困,四野萧条,是我的第一感观,若连小小一县吏治,大人也做得一塌糊涂,再多添万名流民给县里,大人又该如何管带?我带流民来,纯粹为了富业,可不想越混越回头。”

    这话狠狠扎入闻一言心头,前年苏州等府,发生风患水灾,怒号振地,屋瓦横飞,福建近在比邻,也受到了波及,海滨庐舍十有八九被湮覆,楚峰带来这万余流民,填补户籍本是好事,却也带来了巨额负担,灾情发生的时间,恰恰处于秋耕之际,县内禾黍糜烂,民生艰难,百姓剥完了榆皮,吃野菜,吃光了野菜啃麦叶,有丐于四方者,有赴沟壑死者,有无望自绝者,宁德北面秋坪一代,甚至还有民众起来闹事,搞得地方焦头烂额,纵观宁德,才3300户,22155人,一下子多涌入二分之一人口,又正值秋收绝粒,怎么糊口?

    如果换作是别个嚣张跋扈、小心眼的官儿,楚峰肯定不会这么连讥带讽,就因为吃准了闻一言是个有贤名官儿,不管他为了保持文人风度也好,为了以理服人也罢,都不能轻易发作。“我可以想像得到,流民们会因为大人无力操持,而再度被忽视、放逐,唯有继续选择逃籍,那么,大人鱼鳞册上多出万余人的税赋漏洞,恐怕就得大人自己去填了,嘿,到时候大人是要坐拥贤名呢?还是搜刮民脂以补漏洞呢?前者是欺君罔上,轻则抄家戌边,后者晚节不保,民不聊生,多绕个弯,最终百姓还是要举旗起义,朝廷仍要拿你问罪。”

    闻一言惊得冷汗直冒,这事背后的道道,还真是不少,几下子就将人推入了死角,这位楚公子不可小觑啊~。“难道你就有能耐管理流民?天下的乡绅、富民,哪个不是一般做法?别到时流民不堪你的重赋、苛政,揭竿而起,不但祸害我宁德地方!老夫下场也难免落个惨淡,既然如此,倒不如现在就将你们逐出宁德!”

    “大人何必说赌气话?天下之治乱,在于民之忧乐,只要管吃、管喝、管住,天底下的老百姓,其实还是挺容易满足的,而我,恰恰具备这方面的优越条件--富有!”楚峰黑眸熠熠,仿佛钻透人心:“大人无须忧虑,我不会横征暴敛,只图长治久安,大人也不用针对我做些什么,静静看着就好,不出三、五年,我保证宁德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届时,你身为知县,自然能乘着好时候,考吏优良,升官也不是什么难事,退一万步说,即使我弄砸了,只要这万名流民没有入宁德户籍,你就会安然无事,袖手旁观也行,将责任推给我这个祸首也行,这么说吧,只要你看到势头不对,可以马上把流民驱逐出境,恢复当下的旧境况。”

    “这......”

    依官场暗地里的常例,一般是把流民或本乡多出来的丁口,隐瞒不报,编成白册,将黑户的赋税收归私囊,闻一言不是贪官,但也必须这么做,才能有余钱造福地方,可看看楚峰姿态,显然是不用指望了。

    对于楚峰的说辞,闻一言确实心动了,想要富强地方,光审审民事纠纷、动动嘴皮子,是远远不够的,自己能为百姓做得最足的事,不外乎修桥铺路,可这清水衙门经不起两、三下,银子便告枯竭,没钱不行啊,诚如楚峰所言,他有银子,并愿意振兴地方,自己何不放宽手脚,任其施展?兴许,真会发生他描述的那般光景,自己也算公德一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