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遗珠之作-第2/3页

加入书签
  儿子少年意气一直在前面走,父亲落在后面。

  从小时候记事起,父亲的形象在儿子的心中就是缺席的,记忆里的父亲总是在外面奔走,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二人之间也充满了隔阂与不解。

  这一路父亲的话很少,每一次说话,都是对着狗说,“老二,你慢一点,他第一次走。”

  偶尔父子间会问,累不累。

  不累。

  再过一会,累不累?

  不累。

  父子俩之间始终就是这几句话。

  但父亲还是心疼儿子,看出了儿子的劳累,坐下来休息,只是父子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场面极其尴尬。

  到了村子里,儿子没有看到想象中大家一涌而出前来迎接的场面,心情有些低落。

  走出村委会后,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聚集在一起,笑着目送他们离去。

  离开了村子,父亲却中途拐弯,去了一个小地方。

  这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名叫五婆。

  五婆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子,熬蛇羹将其喂养成人,甚至把存了一辈子的钱都给孙子上学用。

  但孙子自从考上大学后,就再也没回来过山里。

  五婆思念成疾,哭瞎了双眼,却还是天天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家门口,期待那一声“奶奶”。

  父亲得知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来看望五婆,掏出五婆孙子邮寄来的信,并给她念信的内容。

  其实,这是父亲早已准备好的空白信,以此来慰藉五婆失落与悲伤的心,也给她带来了温暖和亲情。

  看见五婆,也勾起儿子的回忆。

  小时候,母亲笑的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父亲也在家的时候,三个人都在一起,但是父亲常常不在家,母亲就一直在家等待着。

  就像五婆等待她的孙子。

  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父亲的工作似乎并不仅仅意味着辛苦的付出,而是因为这座大山、这条邮路有着太多太多的牵挂和责任。

  这一场戏,韩天麒的表演中规中矩,最为出彩的当属五婆的扮演者。

  她的词不多,却把五婆这样一位空巢老人演绎的极为生动。

  江铭相信,如果影片公映,这里一定会是泪点。

  ……

  山路一片青翠,彼此的心事渐渐展露,理解也一步步加深,儿子开始体会到父亲走邮路的艰辛,以及父亲的善良。

  走到下一处,他们遇见了一场侗族人的婚礼。

  在歌舞狂欢的婚礼之夜上,父亲也想起自己的婚礼,他骑着自行车将身穿红衣的妻子带回家,在一片麦浪中,分外青春娇艳。

  儿子也在这里遇见自己心动的侗族女孩。

  这一刻,父子两代的命运,都因为这条邮路而牵绊在了一起。

  告别侗族村子后,他们走到蹚冷水的溪边,前面是一条河,淌过河水,可以少走几里地,可是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河里的水依旧冰凉。

  父亲正在挽裤脚,儿子却说:“有我在,你就不用下水了。”

  儿子先将邮包送了过河,再折返回来背父亲。

  二人无话,但背上的父亲脑中却想起了年轻时自己背儿子的画面,默默泪流。

  “爸,该走了。”

  “你说什么?”

  父亲有些错愕,因为对方已经很多年没喊过自己爸了。

  “我说爸,该走了。”

  儿子背起邮包离开了。

  “老二你听见了吗?他喊我爸了。”

  父子之间在那一刻,完成了时隔多年的和解。

  这条路越往前走,儿子就离父亲的心越近。

  这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山路,更像是父亲往返一生的心路。

  影片的最后,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张子女与父亲的照片。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张照片,那是片中五婆的扮演者与自己98岁高龄父亲的合照。

  二人虽已不再年少,可他们彼此之间的眼神却充满了爱,让人为之动容。

  ……

  导演将深沉无言的父爱,父子间那种含蓄克制的亲情,以及老乡邮员对生活和事业的爱,在一段深情的故事中慢慢展开。

  就像缓缓打开一副失落多年的山水画卷。

  电影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华丽的拍摄手法,但整部影片却蕴含着无尽的温情与感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