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辰时,天空初明。
众学子正在“荐贤堂”学习《论语》。
自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抑黜百家,推崇儒术”的建议后,儒家的“仁义”、“愚忠”、“至孝”等思想就成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论语》乃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辑录,是汉时士族子弟必学的读物,从中可以摄取的儒家的精神,陶冶情操。故,水镜庄弟子无论学文学武,即使像张任、霍峻、周泰这样的统帅之才或将领之才,亦要学习。
如徐庶、石韬、庞统等人,自有便熟读四书五经,《论语》更是倒背如流。但因为当时文字没有标点符号,也容易出现通假字(即错别字),所以对《论语》之中许多言语,还有不同的注疏和理解,各种流派也层出不穷。此类才子各抒己见的“清谈”,在文人、士族子弟之间很是常见。
司马徽坐在堂上,摇头晃脑的念道:“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看到黄射在打哈欠,有点生气,点名道:“德育,此句如何理解?”
黄射一个激励,仔细思考,答道:“孔夫子是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是美好的。选择住处时,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意思是说大家应选择乡邻之间蕴含的高尚美德的地方而居住,也可理解为鼓励人民和有‘仁德’的人交往才是美好的、智慧的。”
黄射前世是文科生,对《论语》说不上如数家珍,却也难不倒他。
此句黄射一语两解,均通语意。
司马徽正待点头,却听徐庶说:“不对。”
司马徽尚未询问,庞统却已出声道:“如何不对?此句康成先生已做过注解,‘里’乃居住之所,‘知’通‘智’。黄射虽然不太聪明的样子,但是此句理解,却无问题。”
黄射苦笑。他知道庞统说的“康成先生”是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声望斐然。
孟建附和道:“不错,此言正暗合‘水镜庄’四位水镜先生所行之事,先生们则‘仁’而‘里’,居于此地,授我等学问,实乃‘为美’。”
司马徽听见孟建所言,心里舒畅,抚须点头。
徐庶客气的向众人作揖,道:“‘里’若当做‘居住’、‘仁’若当做‘仁风’解释,自然无妨。可庶却认为‘里仁’二字不可分离,应当做一个词语,意思为:要把自己的德行放在仁的境界,‘择不处仁,焉得知’即指如果我们做出的选择,没有达到仁的境界,那就不算智慧。”
黄射似懂非懂。张任、周泰等人却是皱眉,似乎完全没有理解的样子。
一旁的石韬恍然大悟道:“元直的意思是此‘居’与‘住所’毫无关系,只是把‘仁’放在心里的意思,当真是妙解。”
司马徽等人没想到徐庶竟然对郑玄先生做出的注解还能别出心裁的理解,心里赞叹。
庞统颇有不服,还要再辩,就听门外童子呼道:“司马先生你快出来,门外有一人找你,还带了两头花猪。”
众人心里奇道,何人来找司马先生,带了两头花猪又有何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