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之一字D-第2/3页

加入书签
        慧能哪,你父亲遗愿,我和你妈妈坚持,也是把觉悟做人放在了首位,这一点与夫子之学并无矛盾。不同之处,只在怎样使你更好去实现一己人生和生命价值而已……”

        听到这里,慧能虽觉外公讲得有点儿道理,但还是不太理解学做人与学知识不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一回事吗——

        志士修齐治平,惟由格物致知。

        格物者,明理之道,达心之途;

        致知者,本性以明,仁心以成。

        其所着落,不都在人相关认知之上吗?

        那相关认知对人来说,不就是一个学习与成就互为一体过程吗?

        为什么外公要把学做人与学知识讲得这么绕,还要做如此明显区隔呢......

        而老先生好像早就洞悉小慧能此刻所惑似的,于是紧接:

        “慧能哪,夫子虽认为觉悟人格乃人学习首要,但在他老人家心里,人与人却是大不相同的,是天生就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因此,在觉悟人格方面,人觉悟意义和价值,也就有了霄壤之别。

        所谓: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

        也就是说:

        同样为人,有人于仁生而自知且以为己任并时时处处必不违仁;

        有人能自觉效法先贤笃学以悟‘仁者人也’,当然深知人而应仁;

        有人面对自身困境和社会乱象,不得不去反思反省并于学中觉悟人不能不仁;

        但更多的小民百姓,即夫子所谓小人们于此不仅麻木不仁,甚至还多会于不学之中自甘人格沉沦而渐远渐失内里几希。

        所以,在夫子那里,人是否觉悟固有之仁而为仁,反过来又成了划分、证明人上中下三品重要标准了。

        当然了,夫子也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更言‘人皆可为尧舜’,但实则打心里却是深深叹息: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乎?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救世之道,小人们是不可指靠的,只有当政及士君子才是社会改良、世风改变真正力量,小人们只仁人志士仁心仁术受益者而已。

        至此,你或许要问,那夫子‘有教无类’意义又在哪里呢?

        其实,夫子早就明明白白告诉你了,‘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小民百姓觉悟人格最大价值,即自觉做一顺民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