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策论 (中)-第2/3页

加入书签
        “非也,文举之言并非武艺毫无用途,然治国乃以教化为重,当教化万民知荣辱守礼节,此非文治而不可胜任。武艺一途自然由武夫所导,彼此明确,在其位而谋其政,朝政方能井然!”相对于袁术的小人嘴脸,孔融倒是恭和,好像是真正的在论道。并非针对于刘和。而且他提的观点很显然是没有问题的,这就像后世生产的流水线一般,各自做着各自的工作,的确是把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很多。但理是这个理,事却不是这个事啊!

        您老人家说的好像武夫就应该只管打仗,朝政的事情一概都交给你们文人,但是真正的事实呢?是当你们文人真正的掌权之后就开始横加干涉武夫的军权,宋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竟然派文人去督军,而且拥有着极高的权利,搞得军队的指挥权乱七八糟,就连西夏这样的小国都能随便的欺负你!

        而且最致命的是文人大权在握之后,武者被轻视,导致了教育的思想走向都变了,个个都争着学习你们儒家的思想,没有人再去触碰被人轻视的武艺。当这种思想根深于民众之间,你儒家倒是发展起来了,但是有谁去抵御外敌啊!可不就只能挨打受气吗?

        “文举兄此言请恕英德不敢苟同,适才文举兄言教化一词,然若文举兄此刻面对的是那茹毛饮血的胡人,根本不知何为礼节,你欲与对方讲理,对方却不理会对你兵刃相向你当如何?”

        “这有何难?自然是将其制服而后然后再将其教化!”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公路兄果然机智。”看到袁术一脸嘚瑟的表情,刘和感觉满肚子是草的标签应该再加一个。“所以依旧是先武而后文?”

        “英德谬误了,此武虽在前,但着重者自当以文教化,孰重孰轻并不以前后为定。而且昔年刘宗正隶属幽州刺史亦是行教化之举,同样令得乌桓归心。此不正是典范么?”看着依旧风轻云淡凯凯而谈的孔融刘和感觉可比那个傻逼难对付得多了。这个少而聪慧而且博学多才的历史名人还真不是盖的。甚至还搬出了自己的老爹来压自己,要是反驳还成了不孝了?

        “父亲之仁政教化万民自无不对,然英德之意为习武可使愚人听吾正理,习文则可细诉其理,两者相辅相成岂不乐哉?”

        “英德此想并无不可,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儒学之道何其浩瀚,英德本俱天资,若能苦心钻研说不得日后能有一番成就,若文武兼修,恐怕适得其反啊!最终两空啊!”

        “文举兄苦口婆心,英德感激涕零,但英德少有立志,若文能安邦,武可定国!此生便足以。至于其他,英德并无多想。”

        “看英德胸若成竹,相比心中早有定想,文举便不再多言,只不过适逢其会,文举在此便向英德讨教一番,看看英德的安邦之策如何?”看着作稽的孔融突然之间转变的气势刘和算是看出来了,孔融倒是没有和自己有过节,只不过是想借着自己的名声上位而已,虽然他也少年成名,而且一路以来依靠自己也成为了司徒府的掾官但是比起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的刘和就差上许多了,如果能压自己一头,不管是不是在刘和擅长的诗词领域,他都算是出圈了!必定名扬天下!

        “讨教不敢当,文举兄乃是兄长若想考较英德一番自是不可,恰逢今日恩师以及郑老都在,我与文举兄以及诸位都彼此交流一番如何,若有谬误之处也还请两位尊长矫正一二以免英德误入歧途。”刘和说着对卢植二人行了一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