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2章河里的石头-第3/4页

加入书签
  青龙寺的正解之论,尤其是『三礼』的重头戏,开演了有些天了,即便是斐潜亲自会见了郑玄,沟通了一次之后,郑玄依旧没有能够将重点放在这个地方,使得斐潜略微有些不满。

  毕竟斐潜搞这么大的一个阵势来做正解,不是为了你个郑老头子自己立言立功的……

  『世家』是指世世有禄秩之家,也就是世代占有禄位的家族。而士族是『士』与『族』的结合,而士则是『学以居位曰士』,所以当知识和官位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产生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通过雄厚文化而世代居官,由此建立了崇高门望,垄断了官场。

  凡是垄断,必然产生**,这几乎是定律,可比宇宙三大定律。

  这个世袭制的官吏垄断体系,原本在汉代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势头,就是在『汉承秦制』的初期,因为战国之后前秦阶段的剧烈政治变动,导致从周朝而来的许多世袭旧贵族开始退场。

  众多古老的高贵世家衰败了,新世家的形成还有待时日。在这个难得的『空档期』之中,华夏整体的社会一度呈现了非常鲜明的平民性,再加上春秋战国之时的诸子百家,使得华夏文明在这一段时间发出来的灿烂之光,绚丽千年,直至后世。

  刘邦那个时候,因为众多的功臣将领,都是来自于之前社会的中下层,刘邦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大臣们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到了刘秀年代,就有所不同了,首先刘秀两个老婆,就鲜明的表现出了娶对了老婆,可以少奋斗二十年的理论,然后刘秀先后『娶对』了两个,至少少奋斗了四十年……

  儒家先天上的拿来主义的特长,嗯,这倒不是什么贬义,只是一个事实,使得儒家在华夏之中呈现出适用性极强的能力,但是也同样使得知识、权势、财富三者开始合体,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结构。

  然后后世儒家几度推崇周礼,其实未必是真的认为周礼有多么好,而是为了维护这个『铁三角』不被打破。

  若是社会动荡,地方豪右就经常起兵投机。两汉之交,很多豪右、著姓投入了天下逐鹿。若投机成功,就摇身一变为开国功臣了,进而成为显赫家族,然而社会稳定了,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所以占据了大量人口财货的地方豪右,先天上是不愿意社会稳定的,或者说不是那么稳定的……

  大汉朝堂上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持续的打击地方豪右,甚至开创性的设立了回避制度,可是依旧没能改变太多,因为在河道之中,还有一个天然形成的石块。

  宗族。

  斐潜已经用巡检在侵削属于宗族的一些权柄了,但是这个侵削下来的东西,稍不留意就会重新贴回去,毕竟巡检制度只是属于斐潜『创造』出来的,大体上在当下只能算是『临时性』的,『地方性』的,并不能像是『三礼』一样,成为规范性,统一性的东西。

  宗族们在乡里所施展的是官方和非官方的双重权力。简单来说,就是黑白两道都有,这对于普通百姓杀伤性是很大的,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也是拥塞河道的大石头。

  斐潜想要将其砸开,仅靠他自己,亦或是庞统诸葛瑾这些人是不成的,因为宗族是天下人的宗族,是华夏部落制度的遗留物,不是斐潜一两句话,或是巡检搞个十几年,几十年就能消除的。

  宗族不是存粹的坏,在当下生产力的阶段,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还是那句话,头孢和酒分开来,问题都不大。

  就像是儒生和权柄,知识和金钱。

  而这个分开来的章程,也一样是规矩。

  这才是青龙寺,也是郑玄一帮人应该做的事情。

  结果呢?郑玄一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样子,半道上被人一脚踹暗流里了,好不容易斐潜拉了一把将郑玄他扯了回来,一回头再看,郑玄又摸错了方向。

  这可不是垄断,也不是一言堂,更不是孔子圣言一出,天下便是四海沸腾八荒震动!

  重点还是方法,是如何找到『第一块的石头』!

  上古的那猿猴,从历史长河当中摸出那块坚硬的石头,砸开了被狮子老虎财狼鬣狗遗弃的骨头,吃到了骨头当中的骨髓,随后才在人类的基因当中印下了脂肪的甜美,工具的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