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1章求之于上,得之于中-第4/6页

加入书签
        这不是洗清朝,因为清朝确实是一无是处,根本就不需要洗。

        外族侵略华夏之后,就没把华夏人当成人,元朝如此,清朝也是如此,再看看阿三,原地土著每一次被入侵就降档,直至后世都没有能够转变。

        实际上不仅是游牧民族不把华夏百姓当人,中原的那些士族子弟不也是如此么?只不过是隐蔽一些而已,不会当着面说两脚羊,烹煮了吃下去。

        因此当斐潜在后世网络上看到有一些普通百姓为了清朝声张,甚至公然表示羡慕那些阿哥,动不动就要为某个阿哥生猴子的时候,就觉得很不可思议。是不是这些百姓天然就会和资本共情,和阶级共舞?若是原本大辫子的残余,为给辫子上油插花,那还有情可原,一个平头百姓凭什么去可怜资本,去同情曾经的统治者?凭他们祖先吃的苦受的难?

        斐潜在后世看到有人表示清朝在国土疆域,文化发展,农业科技等等凑了十个方面的提升,或者叫做贡献,亦或是像是十全老人那样给清朝抹光,但是实际上仔细想想,都是扯淡。

        国土疆域这本身就是国家最为基础的根本,若是连国土都不能在强盛时扩张,还能拿来给脸上增光?汉代没扩张么,唐代没扩张么?怎么突然就变成了清朝为大一统做出的贡献了?

        农业人口什么的,那是因为番薯撑着。

        至于清朝的文化,那就是个笑话,四库全书烧了多少旧书,文字狱搞死了多少人?然后在某些人的嘴巴里面变成了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如此,还有人表示清朝在军事上有杰出的贡献,闭口不谈八旗的**,绿营的无能,八国联军侵入华夏,而是大谈鸟统,说这就是清朝巨大功勋了……

        就算是后世的人,在思想上,在民智上,都会被一些短暂片面的刺激所蒙蔽。

        那么在大汉当下呢?

        想要让百姓明白事情,通晓道理,是何等之难啊!

        军队之中,相对封闭一些,环境单纯一点,斐潜也在做,但是同样的也不容易。

        军制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是求知于上,方可得之于中。军中思想指导专员也好,军吏也罢,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并不是无脑的装上去了就能耍得风生水起。

        斐潜之前已经很深刻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决定有限度的施行,甚至是暂时性的搁置,等待环境的改变和合适的机会。

        斐潜接到了大理寺卿司马懿的报告,表示有一名退伍的军卒在乡野犯案了,向斐潜请示应该怎么处理……

        案件也同样很简单。

        退伍的兵卒回到家乡,发现不是想象当中的衣锦还乡,而是依旧在乡绅的压迫之下。加上这个兵卒相对来说比较老实,各种人都觉得他好欺负,一开始的时候这兵卒还保持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没想到他越是退让,旁人就越发的觉得他好欺负。

        最终矛盾积攒到了一定程度,老实人爆发了。

        军中学来的杀人技巧,可不是白学的,一见了血,就收不住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