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都在期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刻-第2/4页

加入书签
        比如刘富贵带头的那个刘家屯,这会儿村边的厂房都快要建好了,预计7月底8月初,就能等来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然后投产。

        附近几个村子,也已经形成了面粉厂,面条与方便面生产、小食品与糕点加工、饲料与养殖等一系列的小微企业的产业链结构。

        很多都可以实现互补供应。

        这还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再加以调整改进的。

        毕竟,小微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灵活,可以随着需求的变化,而随时优化。

        说白了,就是小船好调头。

        于飞虹看不出这里面的门道,但还是对于青苗基金能着眼于落后偏远地区,以及对于教育上的倾斜力度,感到有些吃惊。

        也为此了解过轰动一时的,那个九天科技与景北《民生周末》之间的官司。

        顺便还翻出了陈哲在央妈上的访谈,以及青苗基金神秘捐赠人,对中国企业家的定义。

        当然了,她现在也知道了,其实所谓的神秘人,就是李民浩而已。

        但是不得不说,人家这是直接把“说到做到”给实践化了啊。

        从在外的开疆拓土,到对内的无条件反哺帮扶,这是身体力行的在践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啊。

        不得不说,单凭这一点,就足够让人高看一眼了。

        杨若倒是没有很明确的告诉过她,这话其实是陈哲说的,也没那个必要。

        陈哲不需要那样的虚名加持。

        在他的观念里,别管是谁说出来的,只要这话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就足够了。

        几天看下来,于飞虹就感觉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感动,有敬佩,有震撼,也有某种冲动在隐隐作祟。

        或者说,那是一种给人带来希望和信念,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这会儿还没有正能量这个词。

        但是,她确实觉得自己心灵上受到了洗礼一般。

        “你说,我也跟着捐一点儿钱好不好,总觉得不做点儿什么,就有些遗憾似的,你也知道,我这次在《第六感》中可是拿到了不少片酬的。”

        杨若却咯咯一笑,“你那点儿钱,还是暂时先留着吧,不是青苗基金看不上,而是它暂时是不会对外接受捐赠的。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个规定,但是陈哲说过,他还是想把青苗基金搞得尽量纯粹一些。

        “不过,你也不是没有尽力的机会,我为什么带你过来看这个?就是想请你做青苗基金形象大使的……别推辞啊,给姐妹儿一个面子。

        “不需要你在外面做什么宣传,只需要偶尔抽时间,去那些实验学校里转转看看,送些图书、学习办公用品什么的,最好再顺便给孩子们讲一下外面的世界,这就足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