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种仲平新筑清涧城-第3/3页

加入书签
        这个时候,延州的屯田已初见规模,很有那么个样子了。屯垦的那些也不是别人,大多数是当初范雍时候的流民。说起来这事也值得感慨:当初范雍在的时候,夏军滋扰、遍地流寇,好好的人变成了流民,活得好似丧家之犬,需要官府施粥来赈济。在当时看来非但没用,反而就是些累赘。

        如今得范相公建屋、分田,众人立刻就翻了身。非但用不着上面再赈济,自己还能种出来粮,用来供养边上的大军,有用了不说,终于活出个人模样来了。

        不但这日子过得好了,范仲淹甚至在边上建起来一座嘉岭书院,让边军得以认书识字、研习兵法,这些边人的子弟,也终于有机会能上学了。

        由于仲淹来边上不久,于羌事上有许多不知的。有些模棱两可的事儿,仲淹不贸然下结论,时常把种世衡、卢琳、王信、狄青、刘拯、范恪、孙用、张忠、周美、赵明等熟悉边事的人叫来,听一听他们的抚羌心得,几个人一块,在羌事上做了诸多更改,招抚羌民,众多羌酋纷纷来投。

        仲淹认为:为将者需要谋而后动,纵观全局。若眼光只能看到一点,只会关心眼前的胜负,那么此人只能为将,不堪为帅。仲淹不但亲自在嘉岭书院执书讲贯,讲授古今军事及典籍,书院也请来一些懂兵法的,让众人轮番过来授课,种世衡也在被请当中。

        得此培养将才的机会,世衡做事颇为尽力。只因这是一班军汉,识字的不多,怕不明白,世衡尽量讲解得简单直白,有人听不懂过来问时,世衡亦十分耐心仔细。

        狄青来书院入学时,常能遇上种世衡授课。在世衡来看,五个最得意的学生里头,狄青是最为刻苦的那个。因他好学,世衡干脆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如今两个除了是朋友,又多一层师生的情分了。

        仲淹军政闲暇的时候,同众人一块儿研习兵法,总结出几句口诀来:“锐则避之,困则扰之,夜则惊之,去则蹑之,因其隙而图焉。”这几句话简单直白,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因此许多不识字的军官,听见了这个也立刻能明白,凭此打了不少的胜仗。

        自从延州屯田后,范仲淹开始令军士营田自食。这样一来,朝廷自外面运粮的数量,渐渐就少了,利于长守。此外范仲淹又开市贸货,将土地、粮种散与边户,同时贷以耕牛农具,用来耕作。只一年间,鄜延路周边数万户归业,延州繁华,已不同往日。

        边民蕃酋都踊跃道:“得范龙图治边,我们可以不动刀戈,从此安枕无忧了。”昔日曾有一首诗,单道这时候的延州风景:

        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

        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刘琨增坐啸,王粲斗销忧。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浮。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