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编墨家

加入书签


  经商宝典

  神农对范蠡说:“抱得美人归,隐身江湖,好快乐啊”

  伏羲说:“某某总离开越国,迁徙至宋国陶丘。这个位于天下中心的宋国是最佳经商之地。某某总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等手段来创立产业,经商积累资金成为了巨富。”

  神农说某某总好本事啊。

  范蠡谦虚的说:“哪里,哪里”

  伏羲说:“人要有本事,什么时候都能展示出来”

  “世人面前还称范蠡吗?”女娲说道。

  “我现在叫陶朱公”某某总说道。

  神农问陶朱公有什么经商秘籍吗?

  陶朱公说注意“三谋”和“三略”,若能悟透,赚钱不难。

  ⑴注意选择经商环境,把握有利时机,运用市场规律,做事有准备,不盲目。据时而动,得失均衡。

  待乏原则实际上是要求经营者站在时机的面前,超时以待,就像张网捕鱼必须找到鱼方能获猎。

  ⑵知道要打仗,所以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知道货物何时需用,才懂得货物的价值。

  只有把时和用这两者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⑶抓住现在时机。得到时机不要懈怠,因为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从时而追。

  处于这种境况要讲究一个快字,指出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

  ⑷销售理论,贵出贱取。

  贵出如粪土,当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要果断出手卖出。贵到极点就会反转变贱。

  贱取如珠玉,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要像对待珠玉一样买进,贱到极点就会反转变贵。

  ⑸三八价格,农商俱利。

  出卖粮食,如果价格只有20%,就会伤害农民。如果价格达到90%,就会伤害商人。

  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去发展农业生产。商人与农民同时受害,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

  ⑹储存商品越多越好,不要不产生利息的货币,最好用商品换商品。但是容易腐败和吃的东西少不要留。千万不要囤积居奇。

  要合理地贮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

  ⑺薄利多销。主张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

  神农说某某总真是发财有道。

  大家都笑起来。

  徙木立信

  神农和女娲告别伏羲和陶朱公,前往秦国。因为有消息说卫鞅在秦国。

  时非一日,来到秦国都城。

  在城门口发现一个奇怪的事。

  门口立着一个木桩,和两张告示。

  一张告示写着“有人能从南门搬到北门的赏十金”。

  另一张告示写着“有人能从南门搬到北门的赏五十斤。”

  很显然百姓将信将疑,无人敢搬才又出第二张告示。

  神农说让他来试试吧。

  神农半蹲下腰,调整呼吸,将内力灌输到手上,两手环抱住木头,举在肩膀上,挺直腰,走起。

  周围一群看瓜群众,不住鼓掌,围观,从南门来到北门。

  北门一个官员正焦急的来回踱步,看见神农举着木头过来,兴奋的做手势。

  只见唢呐齐奏,鼓乐喧天,鲜花在手,美少女上前。

  官员隆重举行颁奖典礼。首先将黄金做360度展示,接着美少女献花,黄金交接。

  看瓜群众久久不肯离去,官员陪神农他们到驿馆。

  官员自称卫鞅,神农他们很惊讶这么快就找到了。

  神农问为什么要重金奖励搬木头。

  卫鞅无奈的说出原因。

  原来秦人向来自由惯了,不相信政府。

  卫鞅说服秦孝公进行变法。首先起草了《垦草令》,就是鼓励农耕的法律。

  为了吸引群众的注意,提高自己说话的信誉,增加法律出台的执行力,苦思冥想,才想出这个办法。

  神农说这个办法不错,简单、快捷,吸引人,有巨大的舆论影响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