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候封:秦国灭亡跟我法家有什么关系?-第4/5页

加入书签
    但没办法,汉朝以孝治天下,正如当日纪信所说,若无刘太公,就不会有刘邦,也就没有了他们的荣华富贵。

    饮水思源,庙自然非建不可……嗯,诸侯的抗拒其实很好理解。古人对于祭祀很是看中,不仅是逢年过节要进行祭拜,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也都需要进行进献贡品。

    重要的是这是摆放着刘太公牌位的圣祖庙,这就导致了祭祀的规格绝对不能低。

    贡品其实不值钱,反正最后这些东西都不会浪费,费钱的是各个诸侯国要专门养一批人,比如看管圣祖庙的守卫,乐工、礼官,甚至于打理祭田的农户……林林总总算下来,至少要好几百人!

    重要的是这些人可都是全职,而不会是兼职!这对于食邑过千的大诸侯国还好,那些食邑不过数百的小诸侯国,就有些吃不消了。

    毕竟他们之间的有些人,为了维持体面,甚至要靠借贷度日,新年的时候被债主上门逼债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如今这道诏书颁布,他们的头上又增添了一座大山……嗯,汉朝奉行的是郡国两级制度,只要是有食邑的彻候,都算是封疆裂土,拥有封国,拥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

    比如历史上得罪了汉文帝的周勃,在回到他的食邑绛县的时候,每次河东郡守栾布从绛县附近路过,他就提心吊胆的召集自己名下的武装力量,生怕对方来找他麻烦……刘盈居高临下,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只是头上的冕旒垂下,让所有人都看不清他唇角的冷笑。

    如今河已经过了,是时候该拆桥了。但若是通过莫须有的方式褫夺人家的爵位,传出去名声就坏了。

    毕竟刘邦亲手制定的丹书铁券上写的明明白白,哪怕是黄河成了一条腰带的粗细,泰山也只有一块磨刀石的大小,但汉国所赐予你的恩泽,将会绵延你的子子孙孙!

    但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拥有丹书铁券的诸侯若是触犯了律令,被夺去爵位自当没有异议。

    因此,刘盈本着一个孙儿对祖父最后的孝心,将原本制定的圣祖庙大小扩张了足足一倍,同时上了‘圣祖’这个庙号,也将祭祀的规制拉满。

    这样一来,谁敢在祭祀的时候弄虚作假,亦或是侵占圣祖庙的祭田,都等于是自动将把柄送到了他的手上。

    比如汉景帝为了让刘彻的太子之位更加稳固,就以临江王刘荣侵占宗庙围墙修建宫室的罪名把他抓到了长安,最终刘荣自杀身亡。

    不过刘盈此举,旨在配合推恩令,以及这种阳谋,将大诸侯拆分为小诸侯国,然后再把小诸侯国一锅端……除此之外,他还想要增强一下社会分配机制,既有钱人多花钱,穷人才能有钱花……毕竟列土封疆的诸侯王本就有了权,再有了钱,那还了得?

    …………………………长安城,廷尉府。虽然如今春光明媚,长安城中车马粼粼,人潮涌动,但廷尉府门前的这条长街之上如同鬼蜮,不仅连一个行人都没有,就连画风似乎也偏向了黑白色……这里可容纳千人的大狱,再一次人满为患,不仅有许多朝中高官,就连很多民间德高望重的老培训师也被抓了进来……毕竟现在的汉国是封建王朝,取缔教培甚至于不需要一纸文书。

    廷尉候封虽然觉得有些牛刀杀鸡,但毕竟这时候的儒生还不是后世的地主姥爷,他们的偶像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那个颜回……所以想要大搞株连,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不过当候封看着今日朝堂上的邸报时,花白的胡须颤动了起来,原本灰暗的眼睛也变得炯炯发光。

    儒生们说过,马上打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但治天下,难道非要儒学,他法家就不行,昔日强秦得以横扫天下,一统八荒**,不正是用了他们法家的治国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