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公来山-第2/3页

加入书签
    正在边走边想,突然马车外有人禀报:“郗公去而复返,来追使君!”

    卞壸闻言,先是一喜:郗道徽终于想通了,不打算再去给刘演陪绑了么?但随即笑容便即收敛因为他想明白了,以郗鉴的风格、品性,即便他要抛弃刘演,都肯定会先厌次去归禀出使之事,并且把话给说明白喽。如今分手仅仅数日,郗鉴便去而复返,肯定还没能渡过黄河啊,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

    青州,已去不得也!

    急忙下车来迎郗鉴,果然郗鉴通知卞壸:“曹嶷果叛,我今归路已绝,不得已乃请依附卞君。”

    卞壸一则以喜:我有郗鉴相助,治理徐方,省多少事儿;再则以忧:没想到曹嶷这厮下决断那么快琅琊、东海还则罢了,东莞很可能要遇警啊!

    虽说他原本就还控制不了东莞,仅仅利用一些屯垦的民众,以及联络了几家大户坞堡,名义上维持着统治而已,但若被曹嶷势力伸入东莞,就很可能隔断他和兖州之间的联系啊。急忙问郗鉴:“郗君可肯临危受命,去守东莞么?”

    郗鉴沉吟少顷,答道:“愿得妻儿,共守东莞。”

    卞壸一把抓住郗鉴的双手:“郗君,何必如此”

    郗鉴老婆孩子都在淮阴,等于捏在卞壸的手上,但不能算是卞某的人质,只能算是吊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两者的区别,人质你是轻易要不去的,但若驴子坚持不肯走,主人还得把胡萝卜赏它,总不能让它活活饿死吧。

    所以说,郗鉴若是执意接走妻儿,卞壸也无可拦阻或许换了裴该,态度会更硬气一些大可不必以守东莞为条件来索要妻儿。郗鉴的意思分明是,我要和妻儿呆在一处,以示固守东莞,绝不轻弃之志!

    卞壸连说你这是何必呢,我又不是信不过你。郗鉴笑笑说:“非关卞君使君事,为定人心也。”我若是孤身一人前往东莞就任,你瞧境内大族、百姓会不会信服我?一旦遇警,必然怀疑我会弃众先走,那他们还怎可能生出抗敌之心来啊?“且曹嶷素无大志,青州未定,岂敢深入徐方?我据公来山与之周旋,应无所失。若羯奴来,则不易守还当速请裴、祖二公遣军应援,否则,使君将收我一门尸骨于公来山上!”

    卞壸说好吧,既然你有这般决心,我也不好拦着“我今将五百兵付君。而君昔日峄山之众,多随裴大将军北伐,余者有可为卒者,亦都遣来听君之命”估计你指挥起峄山故人来,会比较方便一些“我归淮阴,便送尊夫人北上,与君相会。然孺子虽幼,亦可暂离母怀,还是留在淮阴为好。”

    你要万一出什么事儿,夫妻同殒,其志如此,我也拦不住,但我还是把你儿子留在安全的地方,为你郗家保留一脉骨血吧。

    郗鉴率领五百州兵进入东莞,只去郡治打了个晃,便即北登公来山,凭险立寨。

    东莞中南部横亘着太山,也就是后世的鲁山,在东莞、盖县之间,为其南峰,叫做“公来”。据说此山本名浮来,为周所分封鲁、莒二国的边境,春秋隐公八年有云:“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国君前往故,从此改称“公来”。

    郗道徽当年在峄山上屯垦、立营,安稳过很长一段时间,若非这条时间线上,石勒遣大军来攻,在原本历史中,他坚持了整整十年之久,才为后赵所迫,主动弃山而南,投归江东。所以守山郗鉴是有经验的,他自己也觉得,我上了山,比在城池里呆着,心里会更踏实一些。

    可是上山后还不久,就听说了河北的消息厌次已降石勒!

    想当日石勒入蓟,擒杀王浚,邵续之子邵乂时为王浚督护,也被俘虏。不久前,石勒遣人游说曹嶷反正,又命邵乂写信劝说邵续投降。曹嶷见石勒势大,正在担心之际,听来使说已经上奏平阳,要给他重号将军与青州牧之职,反复权衡之下,不等平阳正经下诏,他便急急忙忙地易帜了。

    主要是裴该北伐后,来自南方的压力瞬间减轻,而北方却有石勒这条大虫虎视眈眈尤其石勒一战而杀王浚,真把曹嶷吓得不轻。所以曹嶷琢磨着,为了避免石勒来攻,我还是从命为好,将来若是晋人势力强了,我再改换门庭不迟玩熟了的把戏嘛,我反正是不要脸了,汝能奈我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