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 94 章-第8/11页

加入书签
        哪怕最后真的失败了,那也不是那些懦弱的追随者嘲笑他们的理由。

        下午时候,大家伙都去了海淀科技园的上地工厂,也有记者跟着一起做采访。

        秘书早就让人准备了车子,也准备了伴手礼,乌桃陪着一起过去,在他们自有的工厂里,之前已经铺设了生产线,当然无论是技术还是各方面,比起日本差一些,比起香港更差一些,而且产量并不高。

        说起自建的工厂,也是一把泪,不说别的,就说之前他们曾经想过替换一下日本进口非关键部件产品,当时为了保险起见,想用外包装塑料壳和电源线这种简单配件入手,本来以为区区一个塑料壳不是什么难事,自己做了大力气来做,测试了各方面也觉得没问题,结果后来客户反映,打印机外壳发烫发软,轻轻一拍就脆了,当时人家就嚷着要退货。

        只能认栽,赶紧退了。

        后来找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仔细研究了很久,一步步地推敲改进,又反复做测试,才勉强能达标。

        说白了,工业生产这是一套体系标准,里面都是细节,一个细节不到位就可能出大问题。

        中国人习惯集中力量办大事,能造出来原子弹,但在这种细节上,还差得远,暂时根本没有底气和日本人叫板。

        这也是为什么乌桃在采购配件问题上姿态硬不起来,没那底气肯定要被人拿捏,等哪天自己的工厂生产产品质量超越了对方,那才是真得能拍桌子谈了。

        可国内生产制造起步低,国外多年的工业积累,这不是基础薄弱毫无经验的三合所能超越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有才华有技术的人能够改变的。

        所以他们并购和合作,花钱去买技术,去买经验。

        香港也面临产业链升级,正好自己把这个活接过来,接好了这一棒,不光是自己这一代,也许下一代都有了活,可以靠着这个好好地发展起来,能挣几十年的钱。

        几十年后,自然有下一代人去想下一代的办法,发展到位了,产业链也就升级了——不过这也许不是乌桃所能看到的了。

        这一天的工厂里格外热闹,乌央乌央都是人,各路媒体朋友,陈通招呼着人到处走,彭文元早就回来了,只不过那神色不太好,看着乌桃的时候总是有提防,还特意问起来公司和叶蕴年合作的事。

        乌桃也就没理会,她在香港忙了这么久,忙里偷闲时,也查了一些别的事,慢慢地想通了一些关键。

        彭文元见此,也就和陈通一起招待客人了,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说说笑笑,接受采访。

        一直到了天晃黑时候,终于媒体差不记多要散了,陈通安排着记者和各路朋友,自然是要派车送,还有伴手礼,准备周全,回城后还有饭局,吃吃喝喝的。

        至于乌桃,倒是可以撤了。

        陈通私底下和乌桃说:“让陈慧找辆车,送你先回家吧。”

        最近乌桃确实忙,从前往香港谈妥了意向,之后紧锣密鼓的谈判,再到今天生产线交接转移,这其中最劳苦功高的就是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