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换下身上的行头,打包塞进后备箱里,驾车返回市区,随便找了间酒店住下。
将发现的情况向国内做了汇报后,根据命令蛰伏起来等待后续指令。
三天以后,刘豫铃和蔡阿伦带着国内走邻国渠道寄到的航空包裹,赶来和刘毅汇合。
再加上刘毅从当地掏弄到的零散配件和国内发过来的控制程序,三人在短租房里鼓弄了一天多,终于搞定了需要的装备。
当夜幕再次降临,刘毅开车,载着刘豫铃和蔡阿伦再次出发。
藏好车后,背着装备的刘毅先把刘豫铃和蔡阿伦送到了预计中的高点。
观察了一下山顶的环境和山石结构,在相对低点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让两个人容身。
而后小心的上到最高处的山石缝隙中,架设好了定向天线并做了伪装。
叮嘱了二人一番,背着需要的装备钻进了黑黢黢的山林当中。
对刘豫铃和蔡阿伦来说,伸手不见五指且遍地灌木藤蔓的老林子,是根本无法正常行走的。
但对与刘毅来说,却是一件几乎可以用简单来形容的事情。
尤其今晚的行进路线,对他来说还是条“老路”。刘毅只要注意隐藏行迹,外加留意有没有新增的警戒措施就好。
照上一次快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刘毅再次出现在了继电箱处。
耳朵听着周围声响,手头熟练的打开了箱门,
用手持设备检测了一阵后,找到了一条负载最低的分项供电线。
确定了供电线的走向后锁好箱门,用手持设备隔着薄薄的土层跟踪供电线的走向。
期间再次碰到了空中有无人机巡航,不过早有准备的刘毅第一时间进行了规避。
等无人机远离后,继续之前的工作,最终在距离供电箱大约七百米处的一颗树上,找到了一枚摄像头。
刘毅没着急动作,先站在摄像头的监控死角里,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树冠走向。
确定符合要求后,才从背包里取出需要用到的东西,一样一样妥善的安置到顺手的位置。
接下来的工作难度较高。
刘毅需要爬到树上去,这个过程不但要避开摄像头,还要尽可能的降低树干的颤动。
不然,摄像头的监控端很可能通过画面的频繁颤动,而察觉到异常。
因为这个原因,刘毅不能用安全且较快的手把脚蹬的方式。
而是像小孩那样,两只脚缠绕环住树干,靠着双手的力量拽着身体一点一点的往上蹭。
费力的攀到摄像头的背侧,双腿发力固定住身体,腾出双手,从树皮的缝隙中,找到连接着摄像头的数据线和电源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