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迎难而上

加入书签


    “多谢王相公。我去过绍州,那里虽然山多,可是水也多,其岭南其他地方鄙人也听说过。

    那里水稻采用直播较多,很少进行插秧栽植。用牛耕作也很少,无法实现精耕细作。”武炎之说道。

    这里要介绍一下岭南的农业发展。与我们现在想象的不同,直至唐代中叶以前,岭南的农业其实相当落后。

    现代农业的发展,之所以全国水平差不多,这是交通发达和信息发达的原因。

    这古代可大不一样,那时黄河流域有先进的耕作技术,长江流域农业是在魏晋以后,才逐步赶上黄河流域的。

    到了唐代中晚期,长江流域的农业技术已经基本达到黄河流域的水平。尤其江南的水稻耕作技术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河北。

    历史上的曲辕犁,是在唐代中晚期江南农民发明的,以后逐步推广全国,当然在用了很长的时间,也许一两百年。

    而珠江流域,包括岭南地区,其农业技术相当落后。基本上以人力耕作为主,粗放式种植。牛耕虽然秦汉时期已经引入岭南,但是并未推广开。至少在唐代中之前,先进的农业机具并未岭南大规模使用。

    ……

    听罢武炎之的简单介绍,王方庆说道:“王爷说的这倒是事实。鄙人担任广州都督时,虽然做了一些推广,但是当地人并不太适应。

    很多地方还是与以往一样实行刀耕火种,产量不高。很多地方官员的粮食都难以保证。

    不过王爷,鄙人以为,在岭南推广农业,恐非派几名判官就可以成事。必须得广州都督以及其他容州、桂州、安南、邕州等四位都督配合方可。”

    其他几位宰相听完,也都认为王方庆说得对。

    武炎之微微一笑:“王相公之言很是有理。鄙人的计划是,先派几名判官在广州都督管辖区域进行推广。

    力争用五到八年的时间,将广州地区的水稻耕作提升几个台阶。具体的做法是,先以官家屯田为主,以此来带动农业使用牛耕的精耕细作技术。

    因为单家独户的推广很有难度。要做到先易后难,先平原后山区,先干流后支流,由广州地区向内陆地区推广……”

    武炎之把自己的打算详细说了。

    尽管众人觉得非常困难,不过武炎之既然要做这件事情,当然有好处。

    “必要的时候,我会再到岭南去走一走,亲自安排一下。”武炎之最后讲道。

    ……

    河南府衙。

    武炎之把赵瑜和田瑞二人找来,向他们交代担任劝农使判官一事。

    他二人现在主要整治京兆府、河南府辖区河流之上的碾硙以及办理水库、河渠一事。当然,劝农使也有推广水稻、劝课农桑、括户、重整租税、清理田地之类的繁重任务,也要保证桑树、榆树一定的种植面积。

    赵瑜、田瑞二人是武炎之亲自挑选的人,自然是精明非常人。

    对于清理碾硙的困难,他们自然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不过既然武炎之决意清理,他们作为属下就一定要办成此事。

    武炎之把劝农使的职责大致讲了,然后又把办理碾硙原则大略阐述一遍。

    最后道:“你们也加了监察御史衔,也是钦差。从现在开始,你们要立下一个规矩,今后凡是要在河南府、京兆府辖区的河流之内修建碾硙的,必须要你们批准。

    而且以不影响河道以及农民灌溉为原则。今后凡是未经批准擅自修建的,以违制论处。

    还有,我已经说过,要对所有的碾硙执行分级挂牌管理。此事一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徇私舞弊。一旦网开一面,之后就再也没法管你,此事你们也清楚。

    所有的碾硙登记、分级以后,要向全府以及各县进行公开。还有,无论是谁的碾硙,都要登记。就是梁王、太平公主也不能例外。

    当然,在处理上,必须和我沟通,以免陷于被动,我自有办法处理。”

    二人一听,武炎之既然把原则讲了,他们自然知道如何处理此事。

    赵瑜说道:“请王爷放心,此事卑职一定办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