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山东(五)

加入书签


  山东首府济南很美,泉水众多,又称“泉城”。

  方大猷正在挥毫泼墨,画大明湖,这么美的景,必须画下来!运笔自然,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一幅《大明湖荷柳图》跃然纸上。

  嗯,画得蛮好!水波粼粼,四面荷花三面柳。可好看是好看,他却感觉似乎少了些什么。缺了啥呢?冥思苦想。

  这位是浙江乌程人,崇祯十年进士,大名士,山水学董,间为倪、黄,多溼笔,善书、工诗。

  不光艺术造诣很深,而且精通为官之道:谁来降谁。先当大明的官,李闯来了降李闯,清虏来了降清虏。官运亨通,七混八混的,混成了山东巡抚。

  “抚台,大将军被明军击败,正撤往济南。伪明光武帝的大军也正向济南而来”,部下来报。

  “什么?明军打过来了?”

  “叭”的一声,画笔脱手,点在画卷上,成了一条天然的小鱼,立即让整幅画有了灵气。

  方大猷本以为此画毁了,一瞅,竟是鬼斧神功、浑然天成。明白了,鱼,鱼啊!湖中有鱼,方有生机呢。

  哑然失笑,明军打过来便打过来呗,大不了重投大明便是,这些年自己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

  想到这,释然了,在刚才的画上题道:“《卖花声·矮屋盖新芽》:矮屋盖新芽。墙短台高。庄家四五便相招。篱下黄花霜后叶,秋色堪描。堤外吼声骄。万里风涛。千钧苦担有人挑。且读南华经一卷,真个逍遥”。

  好一个“千钧苦担有人挑”,那意思:本抚管不着。巡抚嘛,大官,苦活不用干,读读《南华经》,作作画,写写诗词,逍遥便好。

  心腹幕僚刘举人闯了进来,此人满腹韬略,是他的智囊。啥都好,就是有些迂腐,说什么自己中的是大明的举,不愿为大清的官,只肯做个幕僚。

  “抚台,明......全了。现在济南战局未定,不想过早地降明。

  唤来刘举人:“先生劝予来东昌,可万一明军来打东昌,该当如何?”

  刘举人不慌不忙地呷了口茶,“抚台何不令东昌总兵金光祖南下至兖州的张秋镇驻守?一者,可以利用他阻挡明军;二者,调走了他,东昌府可就是您说了算”。

  “调金光祖南下后,谁来保障聊城的安全?”

  “无妨,您可将恩县、夏津、高唐州、范县、?州等各州、县的守备兵尽皆调往聊城,再拉拢其将领,如此便有了数千兵马。坐观明清大战,进可攻,退可守”。

  “善!”

  这东昌总兵金光祖为人桀傲不逊,素不为方大猷所喜,方大猷正好落得将他做挡箭牌,以“张秋镇位于会通河与广济渠之间,实军事重地,万不可失”为名,调其南下。

  金光祖虽然不愿,无奈军令如山,只得气哼哼去了。

  调走了金光祖部七千战兵,方大猷调各地守兵入卫聊城,加上抚标,居然又凑了六千多兵马,看上去高枕无忧,实际却是潜潮涌动。

  范县,原东川义军首领丁维岳的残部周魁轩一直活动在这一带。前些日子,他在锦衣卫的运作下,投奔了朱亨嘉。各地的守兵都被方大猷调走了,正好趁势而起,连续攻占范县、观城、?州、莘县、冠县、馆陶各县。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高唐州,朱亨嘉任命的参将、义军领袖崔三也起兵了。他原是义军蔡乃憨的部下,蔡乃憨死后,坚持在高唐州抗清,连续攻占高唐州、恩县、武城、夏津、临清州各地。

  转眼之间,东昌府仅剩府治聊城和清平、仕平、博平三县还在清军手中。

  方大猷慌了神,唤刘举人责之曰:“先生让予将各地守兵撤往聊城,如今各地反贼纷起。奈何?”

  刘举人笑道:“纵然各县洪水滔天,关抚台......何事?您只须守住聊城、坐观明清成败便可。清胜,则立即出兵荡平反贼,区区土寇,如何挡得住官兵的兵锋?明胜,您自己也要投明,还需要担心各地的义军吗?”

  方大猷听后,觉得幕僚的话极有道理。遂不再管各地的义军,安心地创作他的《湖光山色》画卷。

  

  清冠县守备任复性很高兴,刚接到兵部的文书,他升官了,升了冠县游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