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征途(六)-第2/3页

加入书签
  王之纲最佩服洪承畴,一想,是啊!洪老经略那么大本事都不是光武皇帝对手,自己带区区八千人去挡他的兵锋,不是送死嘛!”

  叹了口气,“湘北的金玉良言,老夫铭记在心。尽人事,听天命吧”。

  经李天馥这么一说,王之纲犹犹豫豫地南下,速度缓慢。他令霍山守备赵潜领五百兵走在最前面。

  “陛下,前面便是泥汊河了,水势湍急。臣建议从此河上游的冷水关绕过去”,谋士刘茂遐向朱亨嘉献计。

  朱亨嘉令侍卫投了根树枝入河,瞬间便没了影,好急的水速!

  点点头,“令李明忠部迅速抢占冷水关”。

  明军动作很快,攻占冷水关大半天后,清军才到。领头的是清霍山守备赵潜的五百守备兵。

  “大帅,末将请求出战”,关墙之上,陈上川大声请战。

  李明忠见清军人数不多,而且队列杂乱,心里纳闷,莫非敌人在后面设有埋伏,故意派一支弱军来当诱饵?

  “陈将军,汝带三千人试探一下,敌若遁逃,不可追击,以防埋伏”。

  “是!”

  陈上川领命出关,三千虎狼,列着军阵,缓缓逼向清军。百战精锐,自有一股杀气,震慑得清军胆寒。

  赵潜部只不过是地方守备兵,没打过大仗,且只有五百人,气势顿时被压制。

  有胆小的,不顾军令,撒腿便往后逃。

  赵潜懵了,冷水关上怎么会有明军?两军离得很近,想逃估计是来不及了。

  把心一横,福至心灵,令全军跪倒于地,大呼道:“末将赵潜,率部弃暗投明”。

  李明忠楞住了,世上断没有诱饵投降的道理,看来敌人并没有埋伏。一审赵潜,清军虚实尽知。

  大喜,这么些个歪瓜裂枣,简直便是给本帅送军功来的!留杨彦迪守冷水关,自带陈上川、邓耀部万余兵马,杀气腾腾,直扑王之纲军。

  王之纲自从听了李天馥之言,便存了保命之心,让赵潜等地方守备军走在最前面,安庆绿营残军走中间,自己的三千庐州绿营走最后。

  不料还没走到冷水关,便闻报打前哨的五百霍山守备兵降明了。王之纲大惊,不敢战,下令全军返回合肥。

  他的庐州绿营走在最后面,逃掉了,三千嫡系,只损失了几十人。只是坑苦了走在前面的五千多各县守备兵、安庆绿营兵,他们被歼灭大半。

  此战,明军歼敌四千,自身仅伤亡百人,史称冷水关之战。

  “李卿,此战卿打得很好,打出了我军的威风”,朱亨嘉猛夸李明忠。

  “陛下,此战,敌军多为守军和安庆败军,战力甚弱,臣胜之不武”。

  李明忠却不肯居功。那意思,咱是主力,打清军的地方部队,打成这样,理所当然。

  朱亨嘉哈哈大笑,抚李明忠之背曰:“卿想灭鞑子的主力,机会有的是!朕把先锋留给汝!哈哈哈!”

  “臣谢主隆恩!”

  无形之间,君臣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很多。上次,三法司会审,剐了“假永王”后,李明忠等受过崇祯帝厚恩的大臣,心里是有点小疙瘩的,此次北伐,全部化解了。

  “令刘文秀、王得仁,领兵三万北上,攻取合肥”,朱亨嘉下了军令。

  “不可”,兵部郎中、谋士刘茂遐劝道:“兵分则弱,清虏的主力尽在扬州。陛下应顺江而下,去扬州与虏决战才是。岂可分兵于合肥、与虏可乘之机?”

  “嗯,刘卿所言亦有理”,朱亨嘉皱了皱眉,“不过,那王之纲虽败,庐州绿营却逃掉了。朕若视之不理,怕他在后面骚扰朕的粮道啊!”

  “陛下,那王之纲与臣等以前均在兴平伯麾下共过事,臣等愿写信劝降”,李本深、胡茂祯说道。

  朱亨嘉大喜,“如此,二卿速速写来”。

  “陛下,王之纲,小人也。空纸一张,必不肯降”,郑封有不同看法。

  “郑卿,决战在即,朕如何能分兵去合肥?”

  郑卿笑道:“无须出动我军战兵。只需派陆文野部一千五百杂兵和刚归顺的五百霍山降兵去,便可”。

  陆文野夺城门归顺后,朱亨嘉将他部下的一千五百罗教教民,编为杂兵,号称“安庆营”。再加上在冷水关投降的赵潜部五百霍山降兵,刚刚二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