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欺君

加入书签


  杭州光复的消息传至南京后,朱亨嘉大喜,作一词曰:

  千里钱塘,何人能渡?

  横刀立马封平虏。

  尸横遍野鬼声残,凄凉胡运黄泉路。

  聚少离多,红豆何苦!

  盼卿早日归南都。

  登高揽胜雨花台,江南已是春无数。

  和这首词一起到的,还有一道令严天凤率八万陆师、两万水师北上南直隶的圣旨。

  自古守江必守淮,淮河一带仍在鞑虏手中。不在南直隶驻扎重兵,朱亨嘉不放心。

  下令杨怀、林察率水、陆师四万,留守浙江。

  又令将固山额真金砺、江西巡抚蔡士英、浙江巡抚肖起元、总兵佟柄器等一众大汉奸,押赴南京刑部大牢。留到清明节大祭之日献祭孝陵。

  大明祖制,孝陵每年元旦、孟冬、太祖诞辰、太祖及孝慈高皇后忌辰时酒果行香;清明、中元、冬至以太牢致祭,是为“五小祭、三大祭”。

  此时冬至大祭已过,只能等待清明了。朱亨嘉特意下令,一定要把这些大汉奸好好养活到清明献祭日。

  北京通政使司衙门,几个守门兵丁有气无力地站着,忽地来了个风尘仆仆的中年人。

  “站住,干什么的?”

  中年人整了整衣襟,朗声答道:“吾乃浙江巡抚肖起元的家仆肖忠,特来向皇上呈奏我家老爷上的”。

  好家伙,“临难沥血陈情”,光听这几个字便知道此疏非同小可。兵丁不敢阻挠,很快地,这道疏便一层层传至顺治帝的御案上。

  顺治帝仔细读罢肖起元的奏疏,尤其是那句:“谨以佩刀一口,城陷之日,勉尽一死,以报国恩”时,感动得涕泪横流,“肖爱卿真忠臣也!倘人人皆如肖爱卿,国势怎会颓唐如此!”

  半晌,顺治帝大吼一声:“朕要亲自率百官祭奠肖爱卿!”

  连遭失利,他急需树立一个舍身殉国的忠臣榜样,好让其他大臣学习,为大清效命。

  听说皇帝要亲自率百官祭奠肖起元,昭圣皇太后急忙劝阻:“皇上,肖起元的忠心确实值得表彰,可是您亲自祭奠他与礼不合。自古君臣犹如父子,您是君父,他是臣子,岂有君父亲自祭奠臣子的道理?遣一得力大臣替您祭奠便可”。

  顺治帝想了想道:“皇额娘说得有理,朕让索尼替朕去。不过,这祭文,朕要亲自写”。

  昭圣皇太后道:“皇帝且沉住气,毕竟现在杭州还没有消息传出,肖起元生死不知,现在写祭文为时尚早”。

  “嗯,皇额娘说得对,朕再等等”。

  又过了一个多月,明军攻克杭州的消息传来。不过,却没有肖起元的消息。肖起元等汉奸已经被秘密押往南京了,自然没有消息。

  顺治帝的性格很偏执,他既然相信了那封遗疏,又没有肖起元的消息,那自然是殉国了。

  于是令内大臣兼议政大臣索尼,替自己祭奠肖起元。

  又亲自做祭文如下:

  维大清顺治十年一月,皇帝遣官致祭于故浙江巡抚肖起元之灵前而告以文曰:

  呜呼!国家多事,半壁沦丧。治国安邦,端赖忠臣。吴天不吊,折我臂膀。朕何德薄,罹此蹇剥,心如刀绞,痛断肝肠!

  曩者伪明鲁王肆虐,乃命卿巡抚浙江,节制师旅,扫荡吴越。千里驱驰,善战者有赫赫之功;五载奋剿,封疆者无失土之忧。方期贼氛廓清,丽日普照江浙。孰料伪明靖王复入犯,烽火再燃于江南。朕倚卿为干城,受命抚浙,躬亲戎行,未建懋功,遽成国殇。呜呼哀哉!

  孤城远悬,难望一兵之援;空腹坚守,惟争大义千秋。慷慨誓师、擂鼓督战,佩刀一口,以尽臣节。如此忠贞勇决,自古罕有。敬谨义烈,堪与比拟。无奈城池虽固,难当万炮轰鸣,终至塌陷。然卿犹高呼杀敌,督兵巷战;战马中箭,继以步斗;钢刀卷刃,血染袍袖;终至力竭,横刀自刎。当是时也,阴风阵阵,日月无光,战鼓齐唁,旷野风悲,微雨飘零,沥沥难止,盖精诚所至,天地为之陨泣!

  经年多舛,连陷数省,折损重臣,上天降罚,罪在朕躬。建祠建坊,议谥议恤,褒忠表功,宣付史册。呜呼!卿虽死而不朽矣。浩气化为长虹;名节传于后世。魂其归来,尚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