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镇压(三)-第2/3页

加入书签
  紫水河,忽然变得耀眼夺目,似有金光万丈。

  “富平,富平,富庶太平。谈何容易啊!”

  清平西王吴三桂巡视着富平城墙,感慨万千。

  西安府富平县很有名,相传大禹铸九鼎与此,自古就有“关中名邑”的美誉。

  李国翰战胜朱存烳的军队后,回师咸阳,和吴三桂、陕西巡抚黄尔性、驻防西安的吏部侍郎哈哈木等人商量了一个歼灭王永强义军的作战计划。

  决定兵分三路,一由黄龙山,一由澄城县,一由同官县,将义军驱赶到洛州、鄜州一带。让吴三桂、李国翰在洛州、鄜州伏击义军。

  谁知王永强的军队,行军十分迅速,三路清军尚未部署到位,王军已攻占蒲城。除派出部分兵马入城防守外,有进攻西安的意图。

  这时吴三桂已北行至宜君县,正往鄜州进发。闻报急忙南返。赶回富平县。赶回富平后,才松了口气,差一点弄巧成拙,丢了西安。

  “长伯,欲要天下富裕太平,必须剿平贼寇才行呀!大清一统天下之日,方是百姓安居乐业之时”。

  李囯翰听到吴三桂感慨,在后面不阴不阳地加了一句。

  吴三桂心里一凛,这位可是满清的铁杆奴才,和他说话,可得小心!

  “是啊,是啊,方今皇上仁德,摄政王睿智,必能廓清宇内,让百姓得享富庶太平”。

  平西王吴三桂和满清其实不是一条心。

  当年,崇祯帝崩,吴三桂乞师击李,打的是“复君父之仇”的旗号。

  他在降清之初,仍与南明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对南京福王政权,甚至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遗”。

  因为吴三桂手中有一支独立统率的军队,对南明又态度暧昧。多尔衮对他不放心,外示优宠,内存疑忌,不授之以事权,只是用他打李自成。李自成主力被消灭后,多尔衮将其调到锦州,处在满清势力最强的地区,严加提防。

  此时的吴三桂虽然只有三十七岁,却城府极深。一见多尔衮怀疑自己,便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而是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矢忠新朝”。

  坐了一段时间冷板凳后,清庭又调他入关,与李国翰同镇汉中,剿杀西北的抗清义军。吴三桂为了表示自己对清朝的忠诚,不但残酷镇压农民军,动辄屠城,对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后裔,也不遗余力地斩尽杀绝。

  手上沾的鲜血越多,清廷越信任他。

  王永强的义军在富平被吴三桂、李国翰的军队,阻住了去路。

  此时,他才得知秦王朱存烳兵败被杀的消息。

  两军已经遭遇上,再想撤回延安,很难。王永强把心一横,决心在富平与清军决战。

  吴三桂令汉羌总兵张天福、兴安镇游击盛嘉定为右翼;李国翰为左翼;自己为中军,攻击王永强义军。

  崇祯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清军四万人,义军三万人,相遇于富平流曲镇以北美原。流曲镇战役打响。

  清军人比义军多,装备和战力亦优于义军。

  尽管王永强列阵拼死作战,仍被清军击败,王永强阵亡。

  接着清军乘胜移攻蒲城,王永镇力战而亡。城破后,清军“遂屠之,杀戮万余人,匕筋无遗”。

  接着,二人击败榆林义军,杀刘登楼、任一贵、谢汝德等义军首领;进军山西偏关,义军总兵贺国柱投降,义军总督万练自焚;攻克府谷,消灭了王永强余部高有才。

  北直隶大名府,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存仁正在大发雷霆。

  “混帐东西,东昌、衮州、大名的榆园贼愈演愈烈,朝廷每年发那么多粮饷给尔等,尔等都是吃干饭的吗?再剿不平榆园贼,统统撤了尔等的差事,回家养老去!”

  诸将被骂得面红耳赤、不敢抬头。

  为了剿灭山东义军“榆园贼”,张存仁把总督府迁到了义军闹得很凶的大名府。可榆园义军那一条条神出鬼没的地道,令他毫无办法。几个月了,一无所获。肝火旺了,便骂起人来。

  张存仁一边猛骂,一边仔细观察诸将表情。见其中一将欲言又止,似乎有主意的样子。

  立即换了副和蔼的表情:“张副将,汝有什么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