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伐赣-第2/3页

加入书签
  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今天!二哥代善不在了,没人管的感觉真好!

  多尔衮行事越发地肆无忌惮,满朝俱是亲信,一应规制仪仗类于皇帝,离天下至尊之位,仅仅半步之遥。

  开心了没多久,他就收到了谭泰的求援奏报。皱了皱眉头,正欲再派兵马入江西,忽然又传噩耗:大同总兵姜镶反了。

  刚刚当上“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大惊。北京的兵马派了不少至湖广、江西、广东,留在京里的并不是很多,征调兵马需要时间。

  捏着胡子沉思良久,他决定采取两手对付姜镶。一手软、一手硬。

  软的很软,十二月十日,派使者去姜镶处,故意把姜镶起兵反清说成只是误解了清廷意图,给以下台的机会,接着宣布若能悔罪归诚,仍将“照旧恩养”;硬的很硬,派敬谨郡王尼堪等统兵入山西平叛。

  山西乱了,多尔衮暂时没兵派给谭泰,只好让谭泰坚持住,又下令武昌的三顺王在湖广发动攻势,牵制明军。

  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一事闹大了,沸沸扬扬,民间关于太后下嫁的传言,越传越广。

  大明朝的忠臣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抹黑清廷的机会,不狠狠地往鞑子脸上抹“黄金”,就不配称自己是忠臣。

  上寿觞为合卺尊,

  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

  大礼躬逢太后婚。

  大明忠臣之一、鲁监囯部下张煌言写的这首,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共有十首,这一首最有名。它深入浅出的描述了大清圣母皇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的热闹场面,充分满足了底层百姓的审美口味和猎奇心理。

  很快地,百姓们都知道了,满清的太后,改嫁给了小叔子摄政王。

  “呸!蛮夷就是蛮夷,不通礼仪,堂堂太后居然也改嫁”,百姓甲唾了一口唾沫。

  “呸?奸夫**!估计那鞑子太后跟小叔子早就有不可言之事”,百姓乙推测。

  “听说那鞑子太后貌若天仙,嫩得像白姜一样”,百姓丙臆想

  朱亨嘉看了这首后,笑得合不拢嘴。

  “好,好,好!这个张煌言有才啊!大才!这首诗一写,鞑子朝廷可就臭名满天下了!可惜此人是鲁藩部下,要是能为孤所用,该多好!”

  “成栋至南雄,扛舟过岭,尽运所携资械,气甚壮。营栅未定,赣人突出一冲,争渡不及,溺水者以万计,幛房衣甲尽弃,神气以是而沮,元气以是而伤”。

  李成栋进攻赣州失利的战况,传到了朱亨嘉的御案上。

  某人叹了口气:“唉!指望李成栋攻下赣州后,北上援南昌,和李赤心一起夹击谭泰的希望落空了”。

  朱亨嘉本想派严天凤部通过李成栋控制的粤东,绕开赣州,穿过抚州,开辟援救南昌的第二战场。但是又怕刺激李成栋,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

  因为顾及李成栋的感受,粤东近十万明军,无法发挥作用,朱亨嘉觉得是个巨大的浪费。

  灵机一动,既然救南昌,一时半会用不到这支军队,何不用到其他地方

  看了会军事地图,朱亨嘉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浙江。

  江浙一带是清廷的财赋重地,现在清廷统治不稳,到处都有义军起义。江浙的清军大量抽调至福建、广东,如果能派一支兵马在浙江立足,四处攻占州县,一定能严重打击清廷的赋税。

  在哪立足好呢?

  朱亨嘉的目光盯在了舟山群岛。

  清征南大将军谭泰很郁闷,刚才粮官向他报告,存粮不多了。

  李赤心骚扰清军粮道的战术起了效果。

  虽然谭泰把南昌城内的明军围到了弹尽粮绝的边缘,但其实他自己的军粮也并不多。

  李赤心占领丰城,夺取了清军部分军粮;又烧毁了赣州浮桥,建昌的军粮运不过来。

  谭泰十几万大军,每天消耗惊人。从饶州运粮过来,要转一个大弯,还经常受到抚州义军的骚扰。只能通过饶州,从鄱阳湖上,用船运,每天运量有限。

  很快地,谭泰的军粮居然也快耗尽了。

  谭泰暗叫可惜,只有返回饶州就粮,等筹够了军粮再打南昌了。

  “撤军,大军回饶州”,谭泰下达了军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