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反正-第2/4页

加入书签
  李成栋依袁彭年之策,低下高贵的头颅,给佟养甲送礼。

  看着李成栋送上来的厚厚一叠礼单,佟养甲洋洋得意:李诃子呀李诃子,汝终究还是向吾服了软呀!

  李成栋曾经参加农民起义,在义军中绰号“李诃子”,后来跟随弘光朝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做了官军。

  高杰死后,李成栋奉高杰的妻子邢氏降了清。

  在进军江南的战斗中,他连续攻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自认为劳苦功高,两广总督一职非己莫属。不料却被佟养甲截了胡,甚至连个广东巡抚都没弄到。

  李成栋很气,处处和佟养甲做对。没想到却也有求佟养甲帮忙的时候。

  佟养甲除了属于“佟半朝”家族,其实在清廷根基很浅,降清的时间不过四年。

  老佟家树大根深,一开始降清的只是分枝,主干仍然在大明为官。努尔哈赤进攻抚顺时,佟养甲的族兄佟养真降了清。大明朝开始收拾老佟家。在辽阳杀了一批,在山海关内拘禁了一批。佟养甲化名为董源躲入左良玉幕下。清军南下后,他投靠清朝,恢复姓名,说自己是老佟家的人,立即受到满洲贵族的信任。尽管没有多少军队,也没立多大战功,却直接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

  可怜李成栋,立那么大功,连个巡抚都没当上。

  听了李成栋的请求,佟养甲内心得意,外表却一丝没有流露出来。彼时他急需安抚李成栋,稳定广东人心。

  这是个笼络李成栋的好机会!

  “廷祯”,佟养甲亲切地唤着李成栋的字,“思念亲人乃人之常情,放心吧,此事包在本督身上”。

  佟养甲的人生哲学是:要么不做人情,做就做到位。

  刷刷刷,笔走龙蛇,当着李成栋的面,佟养甲拟好了上给摄政王多尔衮的题本。

  题本写得很有水平,有理有据。

  “职查提督臣李成栋既须在粤镇守地方,而家眷尚寄松江。即杜永和等家属亦果见居松江。各官眷丁在彼支给饷银,而在此所费亦复不减。不如搬取以归一处,既免叠支之费,又使戮力戎行者室家完聚,而无内顾之忧”。

  李成栋连声称谢,佟养甲大包大揽,“放心吧,廷祯,此事包在本督身上”。

  正当李成栋为家眷忧心之际,多尔衮的批复来了:准!

  李成栋大喜,急忙令部下快马扬鞭,速取家眷至广东。

  家眷一路经过南直隶、江西来到惠州,正是金声恒起事闹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们将湖广、南直隶、江西遍地义军的情况,告诉了李成栋,更增添了其反正归明之心。

  这一日,李成栋又与袁彭年、李元胤登楼去梯,在楼上密谋。

  袁彭年喟然长叹。

  “袁公何故发叹?”

  袁彭年语气悠悠,带着无尽怀念,“峨冠博带,何其之美!”

  李成栋神色变幻不定,良久亦叹道:“吾辈因国难去顺归清,然每念之,自少康至今三千余年矣,正统之朝虽有败,必有继起而兴者。本朝深仁厚泽,远过唐宋。先帝之变,遐荒共悯焉。今金将军声桓所向无前,天时人事,殆可知也。又闻监国靖王在云贵川桂湘,将相交和,神人共戴。若引兵辅之,事成则易以封侯,事败亦不失为忠义”。

  袁彭年、李元胤大喜,李大帅终于心动了!

  袁彭年匆匆回府,打开密室。

  密室里三位大儒正在等待。

  正中一位正是朱亨嘉的特使、六十七岁的东阁大学士何吾驺。

  老先生不顾年高,亲自去广东为朱亨嘉游说李成栋。

  但他其实不算老,还有比他更老的。

  旁边还有一位七十八岁的士林老前辈黄士俊。黄士俊,字亮坦,号玉嵛,广州府顺德县人,万历三十五年状元,礼部侍郎。

  黄老先生的门生故吏有很多在李成栋手下为官,虽然已是风烛残年,却不顾年老体弱,为了大明,义无反顾地从广州来到惠州,助何吾驺一臂之力。

  还有一人,乃是何吾驺的门人、名士邝露。

  邝露比二老年轻很多,今年四十四岁,生于书香门弟,大明朝着名的诗人、书法家、音乐家,还通晓兵法、骑箭,隆武朝中书舍人。此人文武双全,历史上他与诸将死守广州,力战清军而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